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货币竞争的政治基

发布时间:2018-09-13 13:20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交往规模的扩大,传统的主权货币跨越国界流通和使用已成为一个突出的国际现象。国际货币能够给该种货币的发行国带来超额的经济利益和特殊的政治权力。不同货币竞相提升其国际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货币竞争现象,日益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研究议题。但是长期以来,该议题的研究一直被经济学者所垄断,从市场角度作出纯技术性的分析,这使关于国际货币竞争的现有研究存在重大缺陷。货币国际化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市场条件,还受制于广泛的国际政治因素,包括国际政治结构和国家战略选择。根据对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的考察,在国际货币舞台的竞争中,不同国家共采取了五种不同类型的国际货币战略,分别是单极统治战略、多边联盟战略、单边扩张战略、现状维持战略和追随强者战略,并因此造成了不同的国际和区域货币秩序。
[Abstract]:With the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traditional sovereign currency circulation and use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has become a prominent international phenomenon. International money can bring excess economic benefits and special political power to the issuing country of the currency. The competition of different currencies to enhance their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the resulting monetary competi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owever, for a long time, the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has been monopolized by economists, which makes a purely technical analysis from the market angle, which mak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competition have great defect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depends not only on market conditions, but also on a wide rang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factors,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tructure and national strategic choices.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practical practice, in the competition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 stage,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adopted five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trategies, namely, monopole strategy, multilateral alliance strategy, unilateral expansion strategy, etc. Status quo maintenance strategy and follow the strong strategy, and thus created a different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monetary order.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清华大学“大国关系定量衡量”课题组 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给予本项研究的资金支持
【分类号】:F821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巍;王勇;;国际关系研究层次的回落[J];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03期

2 王正毅;;超越“吉尔平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1990年代以来IPE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2期

3 苏长和;;国内-国际相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内变迁与国际体系的关系(1978~2007)[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重建国际货币体系[J];中国改革;2010年05期

2 周雯娴;;建立世界中央银行可行性的简要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2期

3 谢超男;;国际货币体系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探究[J];企业导报;2011年09期

4 夏斌;;国际货币体系缓慢变革下的人民币国际化[J];中国金融;2011年15期

5 姚大庆;;货币的国际可交易性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6 董君;;系统演进视角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变迁[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7 罗佳;石践;;国际货币体系发展问题及对中国思考的文献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8 姬明;;激战“金本位”[J];时事报告;2011年06期

9 戴建兵;吴书新;;人民币国际化的黄金储备支撑[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之光;;评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洪才;;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及其改革[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2 曾培炎;;凝聚共识 循序渐进 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结构性改革[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3 李海海;;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黄益平;;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视角(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5 李增刚;;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现实困境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建;;建立有中国特色人民币汇率理论的一些思考[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7 竹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国际货币战略的演变[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蒋定之;;危机下金融监管改进问题[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9 武建东;;从战略上认识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A];“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中国经济与中国股市”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长久;;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和启示[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洪小芝 刘晓琳;国际货币体系正在悄然改变[N];上海证券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袁名富;美元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面临调整[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3 王湘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际货币体系:修补,还是重构?[N];中国国防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方家喜;专家热议重建国际货币体系[N];经济参考报;2008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室副主任、日本东京国际货币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吴庆;国际货币体系渐进改革比“百日维新”更加可行[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 王自力;国际货币体系:与其颠覆,不如完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本报记者 方方;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很难一蹴而就[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成静;国际货币体系谁来接过“下一棒”[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9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李扬;如何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N];金融时报;2008年

10 本报评论部主任 徐以升;全球超主权货币符合人民币的战略利益吗[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凌云;“双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2 苏天鹏;论国际货币体系对金融危机的作用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王琛;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

4 张肃;东亚货币合作与货币竞争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Z,

本文编号:2241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241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7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