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引发机制及治理对策
[Abstract]:Inflation is becoming the main risk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main feature of this round of inflation is its "structural" prominence, which is triggered by excess liquidity, which has led to a sharp rise in the prices of primary products such as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which has led to a burst of structural inflation. At present,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tructural inflation in China lies in the u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ectors and the difference of price fluctuation between sector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open economy, while excess liquidity contributes to the formation of infla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inflation, we must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money supply and demand, combine the recovery of liquidity with the guiding of liquidity, and combine the control of inflation with the mode of transformation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structure. We will seriously solve the structural problems in the real economy.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马克思国际价值论创新与发展研究”(10BJL003)
【分类号】:F82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罗奇;龚伟强;;刍议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J];新疆财经;2006年03期
2 徐路露;;破解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难题[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12期
3 王毓槐;;中国股市本轮上涨原因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2期
4 谢璞茹;;流动性过剩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7年17期
5 仇凤仙;;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弱化流动性过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10期
6 王元龙;;流动性过剩与商业银行抉择[J];武汉金融;2007年11期
7 宋凤奎;;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影响分析[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年10期
8 张海涛;;根源与化解:流动性过剩辨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9 林文凤;;通货膨胀下,,政策何去何从[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7年06期
10 惠波;;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剖析与对策建议[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立振;张继华;;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功能定位及投资策略研究[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凌杰;陈文宽;;对我国近年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回顾与思考——兼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展望[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3 孙小丽;陈浩;杨晓光;;流动性过剩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选择实证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黄钰;孙英隽;;基于托宾模型的我国流动性过剩现象分析[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谢国忠;流动性过剩规模超万亿[N];证券日报;2005年
2 Tom Holland;人民币无需重新估值[N];证券时报;2003年
3 华庆;“零风险”的悖谬[N];金融时报;2005年
4 孙艾婧 黄强;央行票据将淡出历史舞台?[N];上海证券报;2005年
5 国家计委宏观研究院 李恩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若干途径[N];中国证券报;2002年
6 记者 李倩;央票——调控转型期必不可少之工具[N];金融时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孙凌燕;“前途理财”:打造金融服务市场化品牌[N];金融时报;2004年
8 记者 浩民 叶再春;工行信贷结构调整兵分三路[N];中国证券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陈小三;美联储加息步伐依然不止[N];国际商报;2004年
10 施其武;正确认识存差现象[N];金融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岱山;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金融宏观调控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2 黄霞;流动性过剩与资产泡沫膨胀下的中国金融稳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罗海波;国际金融资本流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朱江;内外失衡下的流动性供给、资产价格及货币政策选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周钟山;流动性过剩条件下中国资本市场稳定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叶兵;货币政策调节投资规模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李世刚;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8 徐挺;资本市场波动与宏观调控[D];南开大学;2010年
9 夏新斌;我国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调控[D];湖南大学;2012年
10 孙音;流动性过剩、最优利率规则与通胀目标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检验与冲击响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涛;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小红;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治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张玲;我国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赵先卫;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5 谢艳兵;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习灿碧;国际收支的流动性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冯鸿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8 王毅;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谢君;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及其治理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严光贤;中国现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分析及理论建构[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44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244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