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系统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抑制作用——基于2004~2008年92个国家面板数据的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transnational panel data from 2004 to 2008,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credit information system on the non-performing loan rate of a country's ban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whole sample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public credit and private credit all have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non-performing loan rate. Bu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role of private credit information has not yet come into full play,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public credit information has not been significant, but Internet penetration, ease of use of credit information, and guarantee laws, Bankruptcy law protects the rights of both lenders and borrowers, and so on can significantly restrain the ratio of non-performing loans. The public credit information and the integrity degree in the whole sample countries, the private credit information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a significant substitution role, while the private credit information and the Internet penetration rate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significantly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丹丹;从美银行资信评估体系看我国的信贷风险管理[J];国际经贸探索;2001年05期
2 张玉明,鲁冀,卫娴;非均衡信息与中日银行不良资产[J];世界经济文汇;2001年04期
3 郭婧洲;;浅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统计研究;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旎;;论我国信用评级行业[J];当代经济;2008年12期
2 胡婧;;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信息不对称问题之道——内部评级法及违约概率与违约损失率的计量[J];当代经理人;2006年08期
3 倪海青;;中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制度变革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7期
4 吴红英;完善信贷管理系统 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J];福建金融;2005年03期
5 梁缤尹;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蒋放鸣;现代商业银行全面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系统工程;2003年05期
7 张原;;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8 张婷婷;彭振江;屈松;;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西省数据的经验分析[J];海南金融;2010年10期
9 宁波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课题组;郭乐琴;郑小芬;;内外部评级结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选择[J];经济师;2008年08期
10 田永强;IRB法及农发行风险管理借鉴[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可;罗霞;张洪波;武百鸣;丁捷;谢小林;王进;王炯;;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示范工程的研究与开发[A];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飞舟;信用评级机构法律监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刘迎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吕志华;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CreditRisk+模型的重构及其在商业银行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4 耿得科;征信体制建设及其对金融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5 金正茂;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李锦元;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合作[D];暨南大学;2005年
7 董积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李睿;中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叶逊;行政垄断公司治理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衣寅炯;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莹;基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史蓉娟;中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冬霞;基于环境风险的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杨艳;我国信用债券评级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6 林晓兰;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玲;内部评级法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8 杨庆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1年
9 常竹;信贷风险管理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信息披露有效性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蔡文炎;盛世危言:日本泡沫经济的前车之鉴[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银华;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03期
2 孙广生,冯宗宪;美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2期
3 张玉明;国有企业“退出”问题的理性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罗文;;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成因及防范[J];经营管理者;2009年01期
5 安启雷;武安江;;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09年05期
6 梁珊;;浅析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02期
7 阎坤;日本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大改革[J];日本学刊;1998年04期
8 王金枝;;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J];中国商贸;2009年09期
9 孔刘柳;我国信贷领域的“公共地”问题[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学萍;;美欧征信的制度框架与我国个人征信制度的选择[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陆静;罗伟卿;;基于收入模型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估计[J];金融论坛;2010年05期
3 贾海涛;邱长溶;;特许权价值、隐性保险与银行风险的实证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07期
4 张鲁青;;双边投资协定对发展中国家吸引FDI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9年09期
5 张鲁青;;双边投资协定对发展中国家吸引FDI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王琛伟;石刚;李大伦;;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影响因素比较[J];商业时代;2009年13期
7 夏文赋;运用因素分析法监测不良贷款[J];中国金融;2003年01期
8 肖智润,王忠郴;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分析及对策探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刘慧;石一磊;路正南;;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新思路[J];商业时代;2006年34期
10 王睿;王延增;;黑龙江省金融风险隐患与法律对策研究——以黑龙江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居高难题为切入点[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千红;樊新民;;第二章 对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下降问题的分析[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2 周大仁;;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公共行政改革[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Hans Timmer;;引领全球复苏的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曾昭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成功率论纲[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李建华;黄建荣;卢佳怡;樊雪萍;许继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白介素-1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付加锋;高庆先;师华定;;基于生产与消费视角的CO_2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的实证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Philip Karp;;中国的发展经验:可资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之要点(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8 施巍炜;杨胜于;黄有国;;G_(βγ)对rG_(sα)与AC偶联活性的抑制作用[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9 蔡中华;;基于优化模型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警戒比率研究[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彬;朱润东;;美国在CUSTA和NAFTA中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基于1981—2005年面板数据的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萃;四大银行业绩报告显示:不良贷款率保持下降趋势[N];金融时报;2006年
2 苗燕;百家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记者 赵江山;银监会称一些银行不良贷款反弹[N];经济参考报;2005年
4 黄庭钧;上海中资银行不良贷款连续五年实现“双降”[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张晓朴;安永何以误评 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N];经济观察报;2006年
6 谢万军;资产规模稳步增加不良贷款率下降[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7 本报记者 但有为;光大银行不良贷款率首次降至6%以下[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苗燕;银监会:城商行县域支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1%[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韩婷婷;信贷投放或被“左右” 城商行“警觉”观望[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松战 通讯员 潘纪新;“草根银行”生长旺盛[N];洛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得科;征信体制建设及其对金融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2 公茂刚;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宏瑾;经济增长、经济自由与不良贷款[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4 俞顺洪;“新区域主义”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张义强;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FDI经济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朱春临;国际技术外溢与自主创新[D];复旦大学;2008年
7 牟发兵;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宿慧爽;基于FDI的技术转移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冯涌;国际投资规范对FDI流动影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徐桂民;自然人移动与经济发展[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酒劭立;工行陕西分行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2 石一磊;蒙特卡洛模拟在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
3 李淑英;山东农行不良贷款管理策略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4 邓勇;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控制初探[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张晓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陆舒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特别处置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原韬;A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风险控制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郑思南;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实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杨琴;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邹永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52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25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