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中国储投缺口结构对经常项目顺差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1-24 20:58
【摘要】: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敏感性分析及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以1982~2009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分析居民、企业、政府三个部门储蓄投资缺口结构与经常项目顺差的关系及部门储投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常项目顺差由高投资率背后更高的储蓄率造成,居民部门储投缺口贡献度最大,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储投缺口大部分年度为负;企业部门对经常项目变动决定作用最大,政府部门对经常项目顺差贡献最稳定;居民部门储投缺口变化主要取决于储蓄变化,过高的边际储蓄倾向是居民高储蓄的原因;2005年后企业储投缺口扩大源于储蓄占GDP比增加和投资占GDP比减少,劳动力成本增长速度过低和投资效率下降分别是储蓄比增加和投资比下降的原因;"以存量支"式的投资特征导致了政府储投缺口的稳定性。
[Abstract]:In this paper, descriptive statistics,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causality test are used to analyze residents, enterprises, and related data from 1982 to 200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savings and investment gap and the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in thre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gap. 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is caused by the higher savings rate behind the high investment rate, and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is made by the gap between the reserve and investment of the resident sector,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s negative in most years. The influence of enterprise sector on the change of current accou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the surplus of current account is the most stable; the change of gap between reserve and investment in resident departments mainly depends on the change of savings, and the excessive marginal tendency of saving is the reason for the high savings of residents. After 2005, the expansion of the gap between savings and investment is due to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of savings to GDP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ratio of investment to GDP. The low growth rate of labor costs and the decline of investment efficiency are respectively the reasons for the increase of savings ratio and the decrease of investment ratio. The invest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tock support" lead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gap between government's reserve and investmen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一般项目》“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与汇率调控”(项目批准号:07JA790105)的经费资助
【分类号】:F83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林桂军;Ronald Schramm;;我国储蓄/投资差额的结构分析与经常项目顺差[J];财贸经济;2008年04期

2 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小丹;江悠悠;李茂琴;;论发展保险业与缓解当前流动性过剩[J];保险研究;2007年12期

2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殷剑峰;;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J];保险研究;2008年01期

3 闫坤;鄢晓发;;Frugality and overspending:sources of Sino-U.S.economic imbalances[J];China Economist;2009年03期

4 闫坤;张鹏;;持续性储蓄率差异与中美间资本流动的调控[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0期

5 林桂军;Ronald Schramm;;我国储蓄/投资差额的结构分析与经常项目顺差[J];财贸经济;2008年04期

6 刘尚希;;中国消费率下滑引致的经济风险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08年06期

7 陈享光;袁辉;;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6期

8 刘尚希;;中国:消费率、经济脆弱性与可持续风险[J];财政与发展;2009年02期

9 张纯威;;美元本位、美元环流与美元陷阱[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6期

10 张全红;;中国低消费率问题探究——1992-2005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当代财经;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董昀;;体制转轨与中国经济波动形态的变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谢攀;;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文溥;肖正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博;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焦武;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谢琼;农村金融:体制突破与机制改进[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朱孟晓;我国居民消费倾向变化及原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卢瑾;全球经济失衡:特征、机制及可持续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王娜;中国财政支出拉动农村居民消费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祁好英;收入分配与金融结构: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实证(1978~2007)[D];武汉大学;2010年

8 段平方;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郑纯雄;中国最优储蓄率的决定及宏观经济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陈小蕴;中国国际收支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春梅;探析中国巨额贸易顺差之原因及相关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董涛涛;四川省人口转变的居民储蓄效应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余晗潇;开放经济视角下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李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刘婷;中国国民储蓄率结构以及与股市、房市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杜琼;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7 严兰;浅析1992-2005年中国金融结构[D];厦门大学;2008年

8 王宏伟;我国三大国有上市商业银行市场影响力与流动性风险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王宇;优化内需结构的财政政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10 孙敬祥;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及其有效性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2 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传伦;“资金流量分析”的内容和应用[J];世界经济;1980年01期

2 范建平;意大利科研体制及其特点[J];科研管理;1980年01期

3 汪光昌;;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两个问题[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0年06期

4 菲利普·汉德勒;;美国科学院[J];科技导报;1980年02期

5 ;各种罐头要标日期——马来西亚可能立法[J];上海包装;1980年02期

6 ;1979年全国社队企业发展情况[J];中国农村观察;1980年05期

7 村野;泰国的外债[J];东南亚研究;1981年02期

8 光;国际世界经济讨论会即将在杭州举行[J];世界经济;1981年02期

9 D.沃尔弗利,蔡云暖;美国的研究体制[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11期

10 侯心俭;关于建立市场情况咨询机构的一点设想[J];财经问题研究;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狄昂照;;科技进步算法的规范化[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吴常信;;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与技术——21世纪畜牧业持续发展的种质基础[A];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21世纪畜牧兽医生产和科学技术论坛会文集[C];1999年

3 朱宗礼;;关于述职评议的几点认识[A];纪念甘肃省人大设立常委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附录:老年人口资料——国家统计局关于老年人口有关数据的答复[A];江苏老年社区服务——学习贯彻老年法暨老年社区服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5 魏郑玲;;宗教工作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6 陈欣欣;;开幕欢迎辞——让学术研究在澳门站起来[A];青少年违法及药物滥用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王一鸣;赵景逵;;对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之我见[A];土地市场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国土地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吴焕军;陆红生;;房地产开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及问题[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利用分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9 余罡;;我国地价、地租计算方法问题的探讨[A];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研究——中国土地学会199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10 余瑾;赖新生;吴永毅;;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娜;反垄断重点在反行政性垄断和行业性垄断[N];中国工商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杨晓方;企业打假不积极政府部门一头热为什么[N];中国汽车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韩朴;定点维修难堵“黑洞”[N];中国汽车报;2000年

4 国通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卢兴前;政府作用宜淡化[N];中国证券报;2000年

5 支德林;实事求是上网[N];福建日报;2000年

6 高培勇;纳税人·征税人·用税人[N];光明日报;2000年

7 CQC江苏评审中心 刘红斌;政府部门如何实施ISO9000[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0年

8 唐映红;面临经济全球化挑战政府部门准备好了没有[N];湖南经济报;2000年

9 王文才;积累企业战略资本 提高企业竞争层次[N];中国物资报;2000年

10 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 朱丽兰;创新,,政府部门责无旁贷[N];经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群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岳泽军;森林资产核算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3 叶鹏举;乡城人口迁移大潮中的上海人口与就业:现状及将来预测——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人口学思考[D];复旦大学;2004年

4 邬爱其;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严明清;城市排污收费的经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田春华;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玲强;生态旅游区认证标准及推广过程中政府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姚海明;中国金融路径的储蓄向投资转化结构与效率[D];苏州大学;2005年

9 徐红云;匿名通信系统中重路由及分级匿名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10 孔令曦;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及对策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瑛;我国政府部门收费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2 段滔;地下经济核算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张仕龙;云南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方向与发展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胡彦;网络经济与房地产业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佳;深圳电梯服务业质量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张静;房地产开发行政审批机制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7 刘

本文编号:2414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414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2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