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全要素生产率、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基于我国经济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19 18:07
【摘要】:利用协整理论、方差分解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直接投资(FDI)、全要素生产率(TFP)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我国的经济增长是由要素、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推动的。此外,通过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发现,FDI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率最大,据此提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建议。
[Abstract]:Based on cointegration theory, variance decomposition and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model, the interaction of FDI, TFP and economic growth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and economic growth in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is promoted by factors, investment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model (AR-MA), it is found that the marginal efficiency of FDI to economic growth is the greatest, and the suggestions to realize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125) 西安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107-210611)
【分类号】:F224;F124;F83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三忙;;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赵洪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率演进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12期

3 郭玉清;刘红;郭庆旺;;中国财政科教支出动态经济效应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5期

4 唐要家;竞争、所有权与中国工业经济效率[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5 史睁;王满仓;;全要素生产力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2期

6 石磊;刘霞;;从全要素生产率(TFP)考察我国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黄瑞芬,孙兆明;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条件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7期

8 吴一丁;毛克贞;;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2期

9 李斌;投资、消费与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古典角度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10 陈勇;李小平;;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工业经济转型——对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DEA法衡量及转型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少华;产权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D];复旦大学;2003年

2 宋京;开放经济下的技术进步[D];复旦大学;2004年

3 段志刚;中国省级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建模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周卫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5 樊潇彦;经济增长与中国宏观投资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何元庆;对外开放与生产率增长[D];浙江大学;2006年

7 涂正革;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率与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袁文倩;西部经济增长方式与生态环境的保护[D];西北大学;2006年

10 杨淑霞;中国电力需求周期演变规律及转折点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伟;地区趋同与中部崛起[D];湖南大学;2005年

2 王英伟;研究与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定量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王腊芳;中澳铁矿砂谈判对中国产业经济影响的CGE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张辉;广州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5 郝枫;我国资本存量问题探讨[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6 余利红;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再思考[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庄佳强;货币冲击对实际变量存在持续性效应吗[D];浙江大学;2004年

8 黄少鹏;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与比较优势演进的经验实证[D];湖南大学;2004年

9 孙兆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合理性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成谢军;我国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红叶,郝枫;资本永续盘存法及其国内应用[J];财贸经济;2005年03期

2 张海洋,刘海云;外资溢出效应与竞争效应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3期

3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4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5 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6 谢千里,罗斯基,郑玉歆;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J];经济研究;1995年12期

7 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8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9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10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里;曹清峰;隋杨;;公共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2 粟娟;;规模递增、技术进步与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增长[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9期

3 王圣芳;许蕊;;国际贸易活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1年07期

4 钱行行;;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分析——基于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1期

5 周熙雯;;福建加工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04期

6 陈晓琴;;出口影响福建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J];企业导报;2011年13期

7 石腊梅;李庚寅;;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研究——我国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8 支道隆;;试议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我国宏观经济效益指标[J];国际经贸研究;1998年01期

9 冯静;;福建出口增长方式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增长源视角[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王晨旭;陈燕武;;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对海西经济区增长方式的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杨杰;宋马林;;适度规模经营能否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祝志勇;罗刚平;;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米健;罗其友;;城郊型马铃薯生产函数、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差异[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5 洪银兴;;全要素生产率和集约增长[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6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7 张庆昌;;工资上涨、出口增加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下降——基于1952—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马甜;;中国电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对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冷雪峰;于英川;;利用索洛模型对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杨勇;从全要素生产率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N];光明日报;2010年

2 孙喜保;“用工荒”引发的思考[N];西部法制报;2011年

3 郝帅;提高自身产品质量才能免遭“红灯”[N];中国企业报;2007年

4 记者 蒋菡;中国步入新的用工时代[N];工人日报;2011年

5 ;蔡f :中国版雁阵模型将会形成[N];中国经营报;2011年

6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陈诗一;“低碳转型”会导致经济减速吗[N];解放日报;2010年

7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 王建;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路径选择[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新敏;国际投资新架构下的产业转移趋向[N];辽宁日报;2008年

9 刘渝阳;东部利用外资呈现新趋势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N];经理日报;2006年

10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陈诗一;“低碳转型”不会导致经济减速[N];西安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玲;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2 周立生;中国寿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李星光;中国石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徐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威;我国原料奶生产演变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张宝;中国信托公司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周彩云;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石风光;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王欣;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高丽娜;产业空间集聚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淼;环境管制下北京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许小雨;长三角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3 刘承宇;基于人力资本和能源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省际比较[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王冬;金融中介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效应[D];西北大学;2010年

5 魏海静;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唐袁;我国省际空间要素生产率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7 高国鹏;全要素生产率与内蒙古地区增长差异:1987-2007[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曾菊;泛珠三角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9 段晓庆;广东省制造业内外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孙舒榆;开放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R&D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26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426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9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