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货币竞争与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性
[Abstract]:Under the non-cash currency system, the reserve currency issuing country has grea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but the cost is very small. The main reserve currency countries have the intrinsic impulse to issue additional currency to obtain the reserve currency income.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use of the euro, the status of the euro currency rose rapidly, forming a competitive postur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dollar. However,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lacks the restric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reserve money supply. Under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competition not only does not stop the currency abuse, but also forms the world liquidity surplus. The lack of effective supervision makes the international short-term capital flow frequently and violently, causing the exchange rate to fluctuate greatly, and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s more unstable.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JY097)
【分类号】:F82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小军;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后日元的国际化进程[J];上海金融;1994年09期
2 罗永光;;论战后美、日、欧货币金融地位的变化[J];国际社会与经济;1996年03期
3 邵志勤;析布雷顿森林体系[J];发展论坛;1997年04期
4 章磊;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J];中国投资;1998年11期
5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百年变迁[J];中国外汇管理;1999年12期
6 王志洋;第一次金融全球化的失败及其历史功过[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陈媛;;美国次贷危机与美元霸主地位[J];现代商业;2008年36期
8 陈媛;;美国次贷危机与美元霸主地位[J];现代商业;2009年02期
9 王振宇;张立忠;;金融危机下国际货币体制策略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10 谢非;陈利军;秦建成;;中日两国汇率发展历程及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漓高;张丽;;美国贸易逆差可持续性的条件研究[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申晓若;杨一帆;;20世纪40—50年代美英对于国际经济霸权的争夺[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李长久;;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和启示[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竹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国际货币战略的演变[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刘阿荣;;全球经济伦理的重建:金融海啸的省思[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6 李增刚;;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现实困境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马先仙;姜凌;;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可持续性与解决途径——基于国际储备供求关系视角的研究[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马先仙;姜凌;;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原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视角[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项卫星;刘晓鑫;;中美经济关系:基于金融视角的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敬东;;国际货币金融法律制度的历史回顾[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比尼;新布雷顿森林体系 并不能解释全球经济失衡[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叶莉苹;美元或将步入可控渐进贬值阶段[N];中国财经报;2009年
3 张立伟;世界各国面临货币重新定价[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卜晓明;G20峰会:法德俄无意附和奥巴马[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汤维;金融体系重建不现实[N];市场报;2008年
6 本版特约撰稿人 张锐;困顿中改革———布雷顿森林机构的明天[N];国际商报;2005年
7 孔笑微;斯芬克斯的遗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故事(三)[N];南方周末;2006年
8 本报记者 袁雪 特派记者 熊敏;IMF的革命:边缘化的制度困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9 先耀;全球共治美元[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10 孔笑微;斯芬克斯的遗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故事(二)[N];南方周末;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秀丽;冷战与美国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1945-1969)[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栗志刚;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的政治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杜晓蓉;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东亚钉住汇率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姚大庆;美元霸权体系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王立荣;国际货币制度视角下的货币危机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祝小兵;东亚金融合作和中国的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7 孙佚;汇率理论演变与趋向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马先仙;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李海燕;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货币协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远征;评麦金农东亚美元本位下的汇率说[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巍魏;美元霸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经济战略调整[D];吉林大学;2006年
2 巩玉军;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金融秩序的影响及中国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3 孙武;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对西欧的经济外交[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武兴起;货币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5 万X;中国视角下的IMF改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刘晓琳;机制与格局:货币体系变迁的国际政治经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7 汪道圣;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美元霸权:生存基础、维持条件及发展趋势[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璐;美元霸权与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可持续性[D];吉林大学;2007年
9 郑育静;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原因及对策[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熊菲;基于“新特里芬悖论”下的石油计价体系的稳定性分析[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48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44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