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深化、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图文】:
一、资本深化的中国经济增长纪 70 年代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在 70 年代的改革初期,从世界范处于一个较高水平; 80、90 年代,中国经济步入平稳的高速增长阶段,80 年代为 8. 8%①,90 年代达 9. 3%;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生产总值增长率为 10. 5% 。像中国经济这样,能够在遭遇 80、90 年代祸及广危机,和遭遇 2008 年以来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依然保持快速增属罕见。相对应的是中国工业增加值的快速增长,20 世纪 70 年代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高于同期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5. 2%)。80 年代中国工业增加值维持在至 13. 7% ,进入新世纪仍保持 10. 8% 的发展水平。这段时期工业增加值的增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这说明中国工业化进程与整体经济增长之间,至少存这种增长模式与战后半个世纪世界范围的后进发展普遍经验,即“工业产出在于上升,,工业增长与工业部门生产率的提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是十分被概括为“卡尔多典型现实”[ 6 ]。978—2008 年期间②,以不变价格计算的中国工业部门对整体经济的相对劳动率都远大于 1,说明工业部门的生产率远高于整体经济的平均水平。而且在整工产
即基本可判定国企与非国企的 b 和 c 对应的两个系数值有显著性差异。总的说来,不论是工业还是非工业,国企还是非国企都显示出较强的长工业内部,国企比非国企具有更强的动态规模收益。然而同时也显现出国能力比非国企相对较弱。这是由于国企具有相对较强的制度刚性,因而缺与近年来资本深化的增长路径是十分吻合的。三、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约束与可持续性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资本深化增长模式在面对内生制约方面效益的获取,关键取决于需求增长与长期导向的经济体制相协调。以上分出经济体制环境与需求增长还是相配合的。但要促使这种配合关系长期维术创新能力,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克服市场的需中国经济增长还必须面对一些外生因素如资源或社会条件之类的制约。这已表露无遗,未来可能会愈趋严重。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近年来已呈现出震惊世界的资源消耗特性。从国内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种种矿产品、或经济增长的矿产品消耗弹性,都是呈现对比的角度看,近年来中国所消耗的各种初级产品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节节人,同时净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同样节节上升。尽管中国目前能源
【作者单位】: 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长春市经济增长与南大学城推进策略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09]第29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832.5;F1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现祥,舒元;劳动结构效应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叶明霞;陈锦华;熊一鹏;;中国第三产业各行业就业潜力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2期
2 刘辉群;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效应新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5年03期
3 朱杏珍;劳动价值理论与收入差距问题探析[J];管理现代化;2002年02期
4 朱杏珍;当前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探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5 卢获(DicLo);从东亚经验看中国的经济变革[J];经济学家;1999年05期
6 徐现祥,蔡荣鑫;我国所有制间劳动力流动效应测评[J];经济学家;2002年04期
7 赵建国;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实证分析[J];改革;2002年01期
8 郝大明;;基于指数方法的劳动结构效应分析[J];统计研究;2006年06期
9 刘书瀚,刘辉群;我国第三产业对就业的绩效评价[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建国;国有企业过剩就业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2 刘秀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马斌;基于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张爱婷;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增长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欧阳旭;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王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韶霞;中国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实证与对策[D];西北大学;2004年
2 王芳;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就业问题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3 谭宇雄;上海市就业结构的产业特征分析与预测[D];同济大学;2007年
4 张影强;中国农户时间配置模型初探[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季丹虎;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的次序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6 杨永贵;民工短缺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实证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文颖,高鹏飞,何建坤;二氧化碳减排对中国未来GDP增长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2 王灿;陈吉宁;邹骥;;基于CGE模型的CO_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3 魏涛远,格罗姆斯洛德;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8期
4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兵;张明;;中国加工贸易增值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11年04期
2 顾乃华;;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区域与产业特征互动的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06期
3 王姗姗;屈小娥;;基于环境效应的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4 谭宏业;柯学良;;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效率影响分析[J];价格月刊;2011年07期
5 卞瀚鑫;李彬;;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黎贵才;卢荻;;资本深化、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2 张曙光;;市场分割、资本深化和教育深化——关于就业问题的进一步思考[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曹阳;;就业压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渐进性[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4 杨文举;;中国1990年以来的地区经济差距演变——基于适宜技术理论的经验阐释[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谭江蓉;;破解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统筹阻碍因素——以重庆市为例[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赖存理;金汝斌;;影响浙江劳动就业的因素分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7 戴平生;陈建宝;;我国省域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波;;工业生产率的演化规律[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英杰;增加就业还需加速推进资本深化[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报告方:高盛访华团 执笔人:梁江;中国投资的高速增长是可持续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3 罗楚亮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用工荒”仍是短期现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林春霞 张李源清;“用工荒是个好现象”[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5 实习生 李春燕 本报记者 卢晓平;高盛:中国投资高速增长可持续[N];上海证券报;2006年
6 王智勇;弹性:就业政策的取向[N];中国财经报;2006年
7 中信证券 苏创 马青 陈济军 刘可;高投资率还将继续 宏观调控意在改善管理体制[N];中国工业报;2007年
8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张斌;中国就业结构性矛盾何在[N];中国财经报;2011年
9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民生大计 就业优先[N];人民政协报;2005年
10 高 永 成谢军;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N];中国企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资本深化[D];复旦大学;2007年
2 朱轶;技术进步、资本深化与就业变动:中国实证与区域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蒋长流;中国经济高增长时期资本深化与资本生产率变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陶洪;劳动生产率分解理论及其在我国工业领域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5 蒲艳萍;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D];重庆大学;2006年
6 黄小勇;江西工业化进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杨文举;适宜技术理论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8 马汴京;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袁鹏;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演变趋势与成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王艾青;中国经济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婕;资本深化、劳动力异质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年
2 赵晓秋;资本深化对FDI影响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李德;中美服务业相对生产率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刘维臻;资本深化、技术选择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动态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戚红艳;广西工业环境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莹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张光勇;TFP增长、资本深化与经济收敛[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8 汤向俊;资本深化、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亚云;中国地区工业的增长差异:基于DEA的经验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10 廖尝君;地方政府经济赶超行为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25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525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