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利率挂钩型结构化理财产品定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4 11:43
【摘要】:利率挂钩结构化产品(Interest Rate Linked Structured Products),简称利率结构化产品,它是一种价值依赖于参考利率变动的金融产品。利率结构化产品是极其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也是重要的利率衍生产品之一。鉴于所有的金融交易都面临着利率风险,而利率衍生产品又是控制和管理利率风险的常用工具,所以如何对利率衍生产品合理地定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众所周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起步比较晚,目前还没有单独的利率衍生产品在金融市场上交易,利率衍生产品主要以利率挂钩等结构化产品的形式存在,例如区间累积型产品、单向浮动型、固定期限互换利率挂钩结构型和触发型利率挂钩产品。因此,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和利率产品的不断丰富,对利率衍生产品的定价研究将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国学者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也开始关注利率挂钩型结构化产品的定价问题,并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仍不够深入,特别是在对利率挂钩型产品定价方面的研究仍然停留在一个比较粗浅的阶段。因此,本文在已有文献基础上,尝试着对挂钩不同利率参考区间的利率结构化理财产品的定价这个领域做一些拓展性的研究。 首先,论文概括了利率结构化产品的相关理论,包括:产品的主要分类和特征,利率结构化产品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然后对利率结构化产品定价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和归纳,内容主要涉及利率均衡模型、无套利模型和市场模型等重要的定价方法;最后对利率结构化产品的定价进行实证分析。 实证研究部分,选择了三种比较常见的利率挂钩产品:触发型、区间累积型和反向浮动型产品进行定价研究。(一)以北京银行发行的“本无忧”系列人民币3个月SHIBOR挂钩理财产品对触发型产品定价,该产品的收益所依赖的参考利率就是一个单一的点,也就说只有当产品挂钩的参考利率达到了所设定的“利率点”时,产品才产生收益;(二)以渣打银行发行的一款区间累积型利率挂钩存款产品来研究区间累积型的定价,该产品的收益所依赖的参考利率是一个区间,也就说只有当产品挂钩的参考利率在所设定的“利率区间”内时,产品才产生收益。文章选择的产品的投资期限为2009年3月19日2009年6月19日,共90天,在此基础上以LIBOR市场模型为基准,运用MATLAB和EXCEL等工具进行编程;(三)选择了荷兰银行(ABN Amro)等12家世界知名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反向浮动型产品为对象来研究浮动型产品的定价,该类产品的收益所依赖的参考利率就是一个单向的发散空间,也就说只有当产品挂钩的参考利率突破所设定的“利率界线”时,产品才产生收益。文章实证选择的产品为2009年3月发行的一款反向浮动利率挂钩产品,该产品期限为5年,标的为3个月美元Libor,在此基础上以BDT模型为基准,运用MATLAB等工具,结合伊藤定理并将时变波动率引入BDT模型,构建时变波动率下的BDT模型利率二叉树,对反向浮动利率挂钩产品进行定价。 总之,本文在对利率衍生产品定价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对利率挂钩型结构化产品的定价做了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考虑了时变波动率,远期利率期限结构,来改进原有的定价模型或定价思路,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在研究过程中始终以实际产品为对象来探讨利率结构化产品的定价。从实证效果来看,三种挂钩不同利率参考区间的产品定价结果表明,发行商发行在市场上的挂钩不同利率参考区间的利率结构型产品的价格较在引入时变波动率和远期利率期限结构后的定价模型下得到的价格低,即发行商推出的挂钩不同利率参考区间的利率结构型产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了,投资者需要谨慎考虑。同时也说明了,远期利率期限结构和时变波动率对产品的定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动态的参考利率区间下,考虑时变波动率和远期利率期限结构,,是结构化产品未来定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施炎飞;戴志敏;;银行对利率类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J];经济论坛;2006年16期

2 李燕;张冬妮;;对我国结构性外汇理财产品发展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7年04期

3 闵晓平,田澎;利率产品定价与利率期限结构关系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4 任学敏,李少华;收益与汇率变化范围挂钩的存款产品定价[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张濵;陈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及特点研究[J];投资研究;2011年01期

6 董纪昌;杜毅;汪成豪;;基于无套利模型的利率衍生产品定价研究[J];管理评论;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畅;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1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531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0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