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乘数效应:一个简单的两国模型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美国罗格斯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7JC90005)、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启动科研经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11CJL037)
【分类号】:F8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汪素芹,叶伟春;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鲁海帆;;金融风暴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分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汪素芹;姜枫;;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日本、美国对华投资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3 张海燕;;“中国经济需警惕外需变化”的实证分析——与高小勇先生商榷《外需变化攸关中国经济》[J];金融与经济;2006年07期
4 姜枫;马洁;蒋灵姗;;日本在华直接投资对其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28期
5 李燕;韩伯棠;;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国省域知识溢出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年S1期
6 王星杰;汪素芹;;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美国在华投资的视角[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7 高新才;白丽飞;;溢出效应研究进展[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8 周靖祥;;内外经济视角破解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痼疾——“中美对话”和“平稳转型”探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王佳佳;黄鲁成;;基于知识溢出效应模型的技术演化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滕丽;GIS环境下的区域溢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星;美国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周期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周靖祥;中国内外经济发展失衡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姜枫;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2 郭海波;呼包鄂地区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宋怡博;中美经济非均衡传导路径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4 史亚娟;海洋高新产业集群溢出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文辉;;人民币国际化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杨光;房贷利率上升——美国房市喜中有忧[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3年17期
3 成伟;减少降息损失的几个途径[J];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1998年05期
4 赵栓林;澄清利率问题上的认识误区[J];河北金融;1996年10期
5 李扬;利率市场化排上日程[J];金融信息参考;2001年11期
6 张辑;;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潜在挤出效应分析[J];开发研究;2009年04期
7 曾欣;;金融危机下我国财政扩张政策所面临的问题[J];经营管理者;2009年04期
8 姜波克;;西方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和方法评介[J];金融研究;1984年02期
9 董玉华;;浅论国际储备资产构成多样化[J];南方金融;1990年05期
10 段海燕;;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忠;;产业政策传导研究[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陈红;王建中;宋少波;;地方支柱企业对就业岗位的创造乘数效应研究[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黄羊山;张林源;;区域旅游业的乘数效应[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4 郭熙保;;从自发支出的乘数效应看经济增长速度[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5 黄国石;林应标;;宏观需求系统的鲁棒调节[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6 马先仙;姜凌;;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可持续性与解决途径——基于国际储备供求关系视角的研究[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全民;;累加法确定资本化率中使用安全利率的分析[A];2003中国房地产估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陈明星;缪柏其;靳韬;;利率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卿平;;奥运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与削减——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栾贵勤;陈洁莹;;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南宁城市经济影响的经济学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书毓;写入“三定”草案外汇局国际储备司“胎动”[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2 驻乌克兰使馆经商处;乌克兰国际储备增长[N];国际商报;2002年
3 本报评论员 郭凯;“弱美元战略”或带来交往张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特派两会记者刘斐;黄金所占比例至少应增至10%[N];中国黄金报;2011年
5 周玉成;国际储备的构成与作用[N];经理日报;2003年
6 中央国债公司 徐真;从利率曲线看近期债券市场走势[N];中国证券报;2004年
7 天天;8月份俄国际储备同年初相比增长21.9%[N];远东经贸导报;2008年
8 王东京 孙浩 林;国际储备有恃无恐[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9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滕泰;国际储备资产调整潮推高金价[N];中国证券报;2010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沈宁;买还是卖?黄金1800美元关口分歧隐现[N];证券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政;中国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林;我国股市与债市(国债)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林海;中国利率期限结构及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4 赵尚梅;利率政策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陈震;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于瑾;利率期限结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杨少彬;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8 胡红星;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机制的系统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9 郑纯雄;中国最优储蓄率的决定及宏观经济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张滢;旅游经济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运锋;我国民间金融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蔚;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3 史红芳;完善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范天新;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5 田志强;利率调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沈忠泉;对我国利率政策绩效的实证检验[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7 闻永刚;民间借款合同的法律调整[D];延边大学;2007年
8 龚澄;中国利率—汇率传导机制及利率和汇率政策协调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9 张华华;中国利率市场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杨燕敏;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及其修正[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32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53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