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近年来我国热钱流入规模的估算

发布时间:2019-09-14 08:18
【摘要】:本文认为,目前学术界用于估算热钱流入规模的两种基本方法在估算中国的热钱流入规模时都有较为严重的缺陷,大大低估了中国热钱流入的规模。本文对估算热钱流入规模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从而得到了更好的估计结果。具体而言,本文认为经常项目下的贸易科目隐藏了大量热钱,因此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此进行估测。本文通过趋势拟合法得到当期贸易顺差的合理值,再与同期贸易顺差的实际值对比即可得到隐藏在贸易渠道中的热钱。最后根据间接法计算每期热钱的规模。
【图文】:

误差图,热钱,短期资本,资本外逃


  图1 2002~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下净误差与遗漏项数据(亿美元)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净误差和遗漏项来代替热钱规模显然是行不通的。事实上,正是由于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国内学者利用直接法估算热钱规模的研究文献大多集中于2000年前后,不但时间相对较早,而且当时基本专注于国际资本外逃等问题。如王军(1996)在净误差和遗漏项的基础上考虑了短期资本的流入情况,结论是1982~1994年期间,短期资本项目共流出797亿美元,超过664亿美元的同期流入数量,且在多数年份中表现为净流出。而任惠(2001)则在宋文兵(1999)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贸易信贷中价格转移形式的资本外逃,估算出1997~1999年中国的资本外逃规模分别为128亿、233亿和122亿美元。

误差图,热钱,短期资本,资本外逃


  图1 2002~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下净误差与遗漏项数据(亿美元)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净误差和遗漏项来代替热钱规模显然是行不通的。事实上,正是由于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国内学者利用直接法估算热钱规模的研究文献大多集中于2000年前后,不但时间相对较早,而且当时基本专注于国际资本外逃等问题。如王军(1996)在净误差和遗漏项的基础上考虑了短期资本的流入情况,结论是1982~1994年期间,,短期资本项目共流出797亿美元,超过664亿美元的同期流入数量,且在多数年份中表现为净流出。而任惠(2001)则在宋文兵(1999)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贸易信贷中价格转移形式的资本外逃,估算出1997~1999年中国的资本外逃规模分别为128亿、233亿和122亿美元。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货币政策体系与传导机制研究”(08JZD001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许涤龙;侯鹏;;我国FDI流入量中热钱规模的估算[J];经济问题;2009年06期

2 任惠;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测算和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3 宋文兵;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研究:1987—1997[J];经济研究;1999年05期

4 唐旭;梁猛;;中国贸易顺差中是否有热钱,有多少?[J];金融研究;2007年09期

5 王军;中国资本流出的总量和结构分析[J];改革;199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新阳;王贵彬;张国栋;;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2 蔡隽;;我国间接融资中的所有制因素研究[J];北方经济;2006年20期

3 张学友;中国资本外逃探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刘雪莲;王吉恒;;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问题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

5 常东亮;中国资本外逃规模的测算方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李智;秦艳梅;;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石全虎;;完善与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强化农村金融服务[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李衡;周菁;李劭钊;;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热钱流入的途径、规模与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程燕;我国资本外逃:原因、影响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1年10期

10 时旭辉;范静雯;;国际投机资本的界定与规模测算方法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倪克勤;尹宇明;;资本管制与宏观经济政策配合[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王曙光;王丹莉;;增量式渐进变迁、微观主体自主创新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纪念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3 钟小云;;货币错配与中国资本外逃关系的实证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4 周宇;;中国“热钱”之谜[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苗;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邵传林;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飞;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非完备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杜鹏;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胡成根;国际资本流动问题之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刘国风;国际投机资本流动引致我国金融风险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李世华;中国失踪货币和流动性过剩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赵爱清;全球化视角下中国的输入性流动性过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卢文祥;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亿;小企业融资难破解途径探析:民间信贷的体制内转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丁晨;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跃辉;地下钱庄犯罪的治理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熊浪潮;非法集资法律防控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相立田;国际游资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海梅;中国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丁然;中国房地产业国际热钱监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廖欣;基于网络的异常资金流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曹雪;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泽荣,徐艳;论国际热钱[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2 尹宇明,陶海波;热钱规模及其影响[J];财经科学;2005年06期

3 吴先华;郭际;胡汉辉;;长三角地区影响FDI流入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胡传禄,杜哲卿;我国资本外逃规模估测方法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03期

5 许罗丹,谭卫红;外商直接投资聚集效应在我国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6 郭新华,韩继云;防治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对策建议[J];管理现代化;2005年03期

7 韩继云;1989~1998:中国资本外逃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00年01期

8 宋文兵;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研究:1987—1997[J];经济研究;1999年05期

9 李连三;热钱流动引发的忧思[J];中国金融家;2005年02期

10 李庆云,田晓霞;中国资本外逃规模的重新估算:1982—1999[J];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雪峰;;热钱与金融稳定[J];北方经贸;2009年08期

2 高杨;;热钱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3 王曼舒;;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治理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02期

4 王军;齐银山;王梦潇;;国际热钱流动的规模、趋势及其防范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5 王军;;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的影响与防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6 王吉峗;张宗新;;“热钱”与监管部门的博弈:决定中国经济走向的第三种力量[J];新金融;2008年08期

7 高栓秀;;“中国式”热钱轨迹[J];山西青年(新晋商);2008年Z2期

8 刘雪梅;;当前“热钱”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商业研究;2006年05期

9 朱元彦;吴杰;;中国现行货币政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9年29期

10 何国华;黄明皓;;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一个理论综述[J];中国货币市场;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建明;;汇率理论的最新发展及汇率变动的资产价格效应——兼论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宏观调控思路[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邱崇明;张亦春;牟敦国;;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谢亚;;中国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关系[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庞洪梅;;当前货币政策与投资增长的博弈[A];地市级投资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庞洪梅;;当前货币政策与投资增长的博弈[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吴超林;;1984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国良;曲国库;;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效果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9 朱孟楠;严佳佳;;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许坚;;运用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可以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贸易顺差下降预示热钱正在撤离[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邱壑 孟斯硕;老话题新看点:当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狭路相逢”[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3 南华期货研究所 颜树萍 张一伟;经济运行依然脆弱 充裕货币继续推升资产价格[N];期货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晏耀斌 实习记者 张智;通胀指标亮红灯 考验“宽松政策不动摇”[N];华夏时报;2009年

5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张茉楠;解决全球失衡不能单靠货币政策[N];证券时报;2009年

6 实习记者  周荣祥 郑晓波;5月顺差创新高 人民币升值又增压[N];证券时报;2006年

7 ;中美“利差倒挂”属误解 利息上调仍有空间[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勇;央行加息与否,不能仅盯CPI[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徐加根;如何理解从紧的货币政策[N];四川日报;2007年

10 澳新银行(ANZ) 中国经济研究总监 刘利刚;中国或应及早考虑为经济适度降温[N];上海证券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瑜;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卢佳;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金戈;经济转轨中的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D];浙江大学;2002年

4 曾华珑;我国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的互动关系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李世刚;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6 胡月晓;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胡冬梅;持续贸易顺差背景下的中国货币政策选择[D];辽宁大学;2008年

8 肖才林;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肖崎;金融资产膨胀下货币政策的困境和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娜;我国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庞拥军;资产价格波动下的货币政策选择[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宁宁;我国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波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黄瑞丽;试析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的关系[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周晔;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6 熊梅;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效应[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陈红辉;论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测度[D];厦门大学;2006年

8 李峥;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相关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董新宇;最优利率规则的构建与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10 赵立成;我国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35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535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1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