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跨境资本流动的最新风险与趋势解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10-09 07:43
【摘要】:本文在简要概述近年来跨境资本流动重要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解析了后危机时代主导资本流向的核心要素,详细分析了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传导机制及可能引发的风险。本文认为,为促进跨境资本的有序流动,中国一方面应加强对跨境资本过度流动的监管,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机制,另一方面更应加快主动的政策调整,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稳步、主动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图文】:

变化趋势,资本流动,全球,私人资本


2010年和2011年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净值将回升至1.3万亿美元和1美元,其整体扩张趋势仍未完全逆转。根据主体类型的不同,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可大致分为官方(Official Flows)人(Private Flows)两大类型。20世纪50年代以后,受战后全球经济重建等因响,官方资本曾在全球跨境资本流动中占主导地位。但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私人资本参与跨境资本流动。据 IMF 统00-2009年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私人资本净值已超过国际金融机构及政府投4倍以上,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带来的私人资本已占全球资本流动的四分之三左右,成为跨境资本流动的主体。(二)跨境流动渐趋频繁,导致外汇储备大幅震荡虽然私人资本流动规模的上升有利于提高全球资本的配置效率,但私人资本的逐利特征导致其跨境流动的稳定性相对较差。随着私人资本成为全球资本流主体,以银行信贷(Bank Loan)、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以及外商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均呈现宽荡格局(见图2)。首先,从银行信贷方面看,据国际清算银行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nts,BIS)统计,2007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4季度,跨境银行信贷经历了大图1 全球资本流动变化趋势与预测(2000-2011年)来源:Bloomberg,IMF,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除特别注明外,下同。

走势图,银行信贷,净流,结构变化


以银行信贷(Bank Loan)、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均呈现宽幅震荡格局(见图2)。首先,,从银行信贷方面看,据国际清算银行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统计,2007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4季度,跨境银行信贷经历了大幅走高、急剧下降、震荡调整的系列过程。2008年第1季度跨境银行信贷季环比增长达8.2%,约为2007年第1季度的1.3倍。2008年第2季度跨境银行信贷却出现了4%的环比收缩,并自此进入下降通道。截至2009年第4季度,跨境银行信贷较2008年第1季度下降了21%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基金】: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及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资助
【分类号】:F83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拓;;后危机时代对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思考——兼评IMF关于管理资本流入的政策框架[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2 阳晓霞;;加强管制 防范跨境资本流入风险[J];中国金融家;2011年06期

3 诸建芳;;逆风使舵稳为先[J];中国外汇;2011年07期

4 陆前进;;中国如何走出经济循环“怪圈”[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1年03期

5 张海洋;;银行税的全球喧闹与博弈[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08期

6 郭子初;;谁诱发了亚洲加息热潮[J];中国金融家;2011年06期

7 张晓玲;;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对外部资本流动冲击的制度安排——以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为例[J];金融纵横;2011年06期

8 钟辉;;我国短期跨境资金流入风险防范研究[J];华北金融;2011年08期

9 任晓靖;;泰勒规则与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J];中国物价;2011年07期

10 李巍;;跨境投机性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增长影响的时变特征——兼论国际间“跨境资本流动量交易市场”的建构[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詹向阳;樊志刚;宋玮;;亚洲新兴市场经济走势及其对中资银行国际化的启示[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征文评选结果[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高健;“新兴市场经济体”概念风生水起[N];中国证券报;2010年

2 陶冶;新兴市场:别把“开门绿”当成主旋律[N];金融时报;2007年

3 肖莹莹;抗击通胀 新兴市场经济体忙加息[N];经济参考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周宏;今年新兴市场高估值将继续[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记者 王建华;新兴市场经济体需注重风险防范[N];人民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高山;国际热钱“横扫”新兴市场[N];上海证券报;2006年

7 王冬梅;全球经济中心转向新兴市场[N];中国联合商报;2008年

8 王蔚祺;大摩:美元反弹路曲折 新兴市场货币继续疲软[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涂永红;欧元是否强势不再[N];人民日报;2010年

10 高山;国际热钱“横扫”新兴市场[N];上海证券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腾华;新兴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东风;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3 全海欣;中国资本外逃问题剖析[D];南开大学;2009年

4 杨会臣;新兴市场经济之货币风险[D];浙江大学;2006年

5 周孝坤;东亚新兴企业债券市场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白雪飞;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金融市场开放与宏观经济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能华;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金融稳定[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赵晖;国际主权财富基金的崛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3 李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田蓝;论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和发展[D];吉林大学;2009年

5 唐勇;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刘爱文;两极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D];河海大学;2005年

7 吴筱菊;中国对外负债结构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潘志;中国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马涛;金融自由化、金融再规范与金融发展[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戴利研;新兴市场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成因及其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46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546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7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