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银行业监管制度改革的战略思考
【图文】:
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图 ital Markets Department[R]. 2009.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金融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048)
【分类号】:F83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霞;;保险业在国家金融稳定中的作用——后危机时代的思考[J];保险研究;2010年02期
2 何伟;;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3 蔡良才;;影响农村金融稳定的因素研究——以漳州为视角[J];福建金融;2009年03期
4 方杰;;衍生品交易巨亏事件的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5 符瑞武;黄辉;陈太玉;;央行区域金融风险监测体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9年10期
6 张晓红;;金融业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调查——以山西省为例[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杨帅;温铁军;;经济波动、财税体制变迁与土地资源资本化——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圈地”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0年04期
8 刘耀成;徐冉;;我国证券市场牛市格局下的投机度研究——基于2006年以来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J];消费导刊;2008年07期
9 史建平;高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研究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10 马祥yP;金碚;;决定国际竞争格局变化的重大因素[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于芳;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接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世宏;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韩秋;金融深化视角下的中国金融稳定[D];吉林大学;2007年
4 高新宇;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及中国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张启阳;论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职能[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6 张健;养老金制度改革与资本市场完善的互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刘肃毅;股市危机及安全网的理论和经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罗斯丹;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曹勇;中国人身保险产品发展方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解淑青;基于战略与控制视角的外资银行人力资源资本化管理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对我国股指期货相关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丁文;宏观金融不稳定对青岛地区经济波动的动态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于若阳;我国上市银行多元化经营效益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王友槐;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网的建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段莉芝;建立湖南省区域金融稳定指标体系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李娜;推动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伯翰;泡沫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7年
8 杨小丽;短期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及对策[D];厦门大学;2007年
9 孙莉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D];新疆大学;2008年
10 邵烈娜;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强;张宝;;宏观审慎监管下的系统性资本要求[J];中国金融;2011年17期
2 尹继志;;宏观审慎监管:内容与框架[J];南方金融;2010年12期
3 王大威;;宏观审慎监管相关问题梳理[J];银行家;2011年04期
4 封光裕;;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平衡[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1期
5 夏洪涛;;强化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限的思考[J];武汉金融;2009年10期
6 李妍;;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J];金融研究;2009年08期
7 李文泓;;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思路和政策框架[J];中国金融;2010年13期
8 王刚;张赞凯;;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初步思考[J];华北金融;2011年02期
9 刘敏;孟兆波;;从法律视角看宏观审慎监管[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3期
10 史建平;高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研究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洪才;;2010年上半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与展望[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2 王峰;杨叶;;廊坊开发区金融服务环境现状分析[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3 徐伟;;加快“转方式”六措施[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4 郑志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郑志刚[A];“资本约束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放;单喜久;;金融危机与日本金融业规制演进及启示[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夏斌 陈道富;我国的八大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本报专家组成员、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王松奇;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与金融稳定的着眼点[N];金融时报;2010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游芸芸;信贷狂飙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N];证券时报;2009年
4 邱健;应高度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N];学习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史进峰 李振华;“应对好的话,系统性金融风险是能够防范的”[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张平 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浅谈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审计揭示[N];中国审计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李学宾 陈伟;李扬:未来应该强调宏观审慎监管[N];中国经营报;2009年
8 记者 韩雪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步入前台[N];金融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苗燕;央行要求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N];上海证券报;2009年
10 上海市银监局局长 阎庆民;强化对银行业的宏观审慎监管[N];上海金融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麦强盛;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刘泽云;巴塞尔协议Ⅲ、宏观审慎监管与政府财政角色安排[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3 王靖国;顺周期行为机制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理论与实证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4 张天祀;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监管体系完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张坤;金融稳定机制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王鲁非;金融市场风险的尾部估计和极值度量[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小波;金融开放的风险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张志杰;金融体系稳健性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汤凌霄;跨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监管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10 李立华;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的金融混沌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昊;中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陈亮;后危机时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胡腾宇;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研究:国际经验与我国实践[D];暨南大学;2012年
4 李卫国;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5 曾省存;金融监管顺周期性问题浅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谢琴;反垄断法视野下的电力行业监管制度改革[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傅黎明;地方融资平台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雷建花;商业银行顺周期性与监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宋云U,
本文编号:2547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547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