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贸易收支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2-19 00:38
【摘要】:入世以来,我国经历了三轮较明显的通货膨胀,分别是2003年至2005年,,2007年至2008年和2010年至2011年。这三轮通货膨胀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通货膨胀有所不同,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更能体现出“输入性”的特点。与此同时,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推行出口导向型政策以来,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状态。贸易收支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其具体影响途径是什么?各影响途径在入市以来的三轮通货膨胀中又有何区别?我国政府为了应对下一轮通货膨胀的来临会做出什么应对措施?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本文通过货币供给、成本上涨和商品供求三种途径研究贸易收支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本文针对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研究各区间内传导机制,再对各传导机制中被解释变量利用状态空间模型(State-spacemodel)估计其各阶段系数的变化情况。实证结果证明:(1)总体看来,入世后贸易收支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货币供给途径、成本上升途径、商品供求途径和综合影响途径均成立。(2)分具体阶段看来,货币供给途径在2007年至2008年的通胀期间对国内通胀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成本上升途径在2003年至2005年的通胀期间对国内通胀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商品供求途径在2003年至2005年的通胀期间对国内通胀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综合影响途径在2003年至2005年的通胀期间对国内通胀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
【图文】:

时变,弹性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1LnM0对LnCPI 的弹性时变图 图4.2LnFER对LnCPI 的弹性时变图Fig 4.1 Flexible variable graph of LnM0to LnCPI Fig 4.2 Flexible variable graph of LnFER to LnCPI图4.3LnNEER对LnCPI 的弹性时变图 图4.4LnNE 对LnCPI 的弹性时变图Fig 4.3 Flexible variable graph of LnNEER to LnCPI Fig 4.4 Flexible variable graph of LnNE to LnCPI接着建立 M1的状态空间模型(公式 4.5),利用 Eviews6.0 对模型进行检验(表4.11)。表4.11 货币供给途径的状态空间模型检验结果(Mλ,λ=1)Tab. 4.11 Result of Currency supply pathway SSM test (Mλ, λ=1)估计系数 标准差 z 统计量 P 值c(1) -6.869614 0.083864 -81.91362 0.0000最终状态值 均方根误差 z 统计量 P 值SV110.318553 0.022504 14.15555 0.0000SV12-0.079669 0.018565 -4.291247 0.0000SV130.794889 0.049384 16.09612 0.0000SV140.094070 0.032801 2.867917 0.0041由表 4.11 可得,以 M1为参数构建的货币供给途径的状态空间模型的检验结果中,估计系数和最终状态值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显著,即该模型有效。故可做出各状态变量的走势图考察其对

时变,弹性


图4.1LnM0对LnCPI 的弹性时变图 图4.2LnFER对LnCPI 的弹性时变图Fig 4.1 Flexible variable graph of LnM0to LnCPI Fig 4.2 Flexible variable graph of LnFER to LnCPI图4.3LnNEER对LnCPI 的弹性时变图 图4.4LnNE 对LnCPI 的弹性时变图Fig 4.3 Flexible variable graph of LnNEER to LnCPI Fig 4.4 Flexible variable graph of LnNE to LnCP接着建立 M1的状态空间模型(公式 4.5),利用 Eviews6.0 对模型进行检4.11)。表4.11 货币供给途径的状态空间模型检验结果(Mλ,λ=1)Tab. 4.11 Result of Currency supply pathway SSM test (Mλ, λ=1)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22.5;F75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h椒

本文编号:2580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580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7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