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3 05:04
【摘要】:自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颁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后,村镇银行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目前它已进入较快发展阶段。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正规化”改革的有力实践,也是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有效途径。尽管村镇银行在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形成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村镇银行作为成立时间较短的新生事物,加之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复杂性,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因此,研究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对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而广泛的现实意义。 文章在吸收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国外几种微小银行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参照相关理论,综合运用对比分析、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从支农力度不足、存在资金瓶颈、人才缺乏等几方面入手,对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并提出建议。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从大的方面讲需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选对市场,二是控制好风险。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应该是建立在主要为“三农”服务的基础之上的,然而现阶段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是服务“三农”力度不足。文章针对村镇银行“支农”力度不足这一问题,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参照美国社区银行、国外微型金融机构以及我国民间借贷的成功经验,提出村镇银行大力开展“关系型贷款’业务的解决方案。 商业银行风险主要可分为:流动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受于篇幅限制,还有文章提到村镇银行大力开展关系型贷款,即贷熟不贷生,相应的信用风险会有所降低,本文就村镇银行信用风险,没有做专项研究。就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方面,本文主要针对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来进行分析。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体现在存贷比过高,表现出的问题是村镇银行存在资金瓶颈。文章分别从权益资本融资和债务资本融资两方面,分析了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文章借鉴了社会学里的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等知识及理论,探讨了促使村镇银行与“三农”及其他金融机构间更好的开展业务的策略。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主要分为:人员因素、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外部事件。笔者认为,银行人员因素、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追源索本都与银行人员有关。由此可见,村镇银行要降低操作风险,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良好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队伍。从目前情况来看,村镇银行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村镇银行人才缺乏的原因,并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培训人才等方面来提出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2.35
本文编号:2582087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2.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会芳;;基于金融共生理论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2 高晓燕;孙晓靓;;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6期
3 王海燕;方首军;;村镇银行的外生性问题与化解策略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4 于卫平;罗剑朝;;陕西省4家村镇银行运行绩效分析与支持政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5 程昆;吴倩;储昭东;;略论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发展[J];经济问题;2009年02期
6 侯俊华;汤作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2009年07期
7 李敏;;资金瓶颈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浙江为例[J];农业经济;2011年01期
8 张惠茹;;影响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因素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李景波;胡胜德;;论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及政策支持[J];商业时代;2010年34期
10 冯长;;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研究[J];人民论坛;2011年14期
,本文编号:2582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58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