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资产的最优投资组合决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0.59;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雯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于长玲;;论金融信用风险[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7期
3 王振磊;;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问题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赵迪;;嘉实信用债拟任基金经理陈雯雯:信用债的春天即将到来[J];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33期
5 朱兴勤;;基于IRB法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吴建军;汪鑫;;基于交易成本的企业信用风险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14期
7 任耘;吴福根;;担保机构引入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必要性研究——以福建省明溪县为例[J];征信;2011年03期
8 倪翠云;;我国网络购物的信用风险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8期
9 董岳磊;;大学生助学贷款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1年16期
10 曹黄;;基于KMV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实证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周宗放;赖娟;杨杰;张绍宗;肖磊;;关联担保下母子公司信用风险传染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蒋益民;;对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几点思考[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姝威;;信用风险的测量与管理[A];Optimization Method,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4 刘姝威;;信用风险的测量与管理[A];Optimization Method,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5 刘文蕊;张目;周宗放;;基于粗糙集和遗传算法的企业集团信用风险识别[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喜平;闫丽莹;;基于熵权的电力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模糊评价[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杨扬;周宗放;;基于科层结构的我国集团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8 徐超;周宗放;;基于多智能体的信用卡信用风险仿真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系统管理与复杂性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李如一;;确定修剪系数的结构方法与具有风险抵押的信用风险的定价[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韩立岩;郑承利;杨哲彬;;基于模糊期权的市政债券信用风险分析[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力;信用风险投资的必要条件[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申银万国 屈庆 张睿 张磊;未来两个季度信用风险逐步显现[N];中国证券报;2009年
3 记者 张文绩;警惕赊销中的买家信用风险[N];上海金融报;2009年
4 陈经纬;让我们共同关注信用风险问题[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5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孙晓林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潘虹;信用风险研究回顾与展望[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朱振;全球信用风险上升幅度尚可控[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王东;美主权信用风险不逊希腊爱尔兰[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王东;高度警惕美国主权信用风险[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9 本社驻纽约记者 乔继红 驻华盛顿记者 阳建 蒋旭峰;调“负”!美主权信用风险警报拉响[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王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主权信用风险不可忽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松;行为金融学中的资产组合选择问题[D];北京大学;2011年
2 罗长青;信用风险相关性度量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徐志春;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 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顾乾屏;商业银行法人客户信用风险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陈泽鹏;新创小型企业间接融资的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熊大永;信用风险理论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张健;信用风险的度量与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王国栋;信用风险参数估计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刘小坤;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与市场监管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杨军;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与识别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光;信用风险计量方法及我国银行应用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陈开方;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吴文静;基于KMV模型的不同地区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比较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熊枫;中国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琴;供应链信用风险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邓善科;基于内部评级法(IRB)的我国商业银行客户信息风险测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柏雪怡;基于KMV模型的中小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罗然然;银行零售业务信用风险建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9 赵妍;C-C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风险和信用评级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王九龙;消费贷款中信用风险的评估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88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588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