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治理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5 22:45
【摘要】:从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已先后有十几家中资银行通过出让部分股权,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这已成为我国银行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我国商业银行治理,实际上是在原有系统中新增一个内生变量,直接打破了系统固有的运行规律和模式。新的制度下,各利益主体重新开始进行治理博弈,会如何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绩效呢,这正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的高风险行业,一方面,银行也是股份制公司,决定了银行经营管理必须以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最大程度地实现股东投资的回报,就要同一般企业一样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在银行内部健全组织架构和权力制衡、责任明晰的机制。银行公司治理的另一个层次来自外部治理,银行经营不仅仅涉及股东的利益,与银行相关的利益方众多,银行还与其员工、客户、政府、监管机构和存款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公司治理归根到底就是合理处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如何规范这些利益博弈。 为了系统地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论,以便明确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切入点。国外文献资料中关于战略投资者与银行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治理风险及战略投资者的行为方面。在国内学术界,对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机制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治理效果尚未能全面把握。因此,当前对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效果的研究正处于活跃时期。在我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革的背景下,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的动因、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可能产生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与股份制改造之间的关系、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治理效果等几个方面。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回顾,我们发现,已有研究总体上是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并且大多缺乏代表性和全面性,因此略显单薄和简单化。同时,关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治理效果分析的文献较少,阐述内容不够系统,因而本文提出的“引进境外投资者后我国上市银行的治理效果”这一关注点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基于该关注点,本文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理论基础——公司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投资者参与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型,对战略投资者的角色定位、治理优势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外资银行作为股东或战略投资者进入我国商业银行,是利益相关者中的一份子,借助“话语权机制”参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制度建设、风险管理与决策等。而战略投资者的这些行为能否改变中资商业银行的治理状况从而影响银行绩效?如果产生影响,那么是如何影响的?影响程度怎样?带着这些疑问,提出了六个假设,从而形成了本研究的逻辑主线。 遵循这样的思路和逻辑,本文以中国的8家A股上市银行为样本,结合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法构建了商业银行治理效果评价指数。在控制了一系列因素后(我国上市公司总体治理水平、银行规模),采用面板数据,通过回归模型研究了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是否派驻董事以及是否控股对中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和绩效的影响。本文选取的公司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涵盖了六个方面,所选取的指标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为了充分利用所有可得信息,从相关指标、数据中提取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绩效的相关信息。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商业银行治理成果的绩效指数,从而从一定程度上清除了单一财务指标包含的信息量的局限性。接着在此基础上,应用KM0检验法和Bartlett球形检验法对治理指标所对应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法适用性检验,检查结果表明本文数据能够适用主成分分析法。 本文在运用项目后评价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上市公司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的意义和作用,对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果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上市公司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将为产权投资后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尤其是开发出来的商业银行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为商业银行、银行监管部门正确判别国际战略投资者引进效果提供客观、科学的评价依据,对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的治理效果实施客观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银行绩效与公司治理水平指数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好的公司治理水平必然带来好的公司综合绩效;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对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水平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银行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派驻董事对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和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为控股股东与银行公司治理水平和绩效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本模型得出了引进战略投资者能够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总体治理效果,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并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满足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管制是非常必要的,另外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实现了多元化,有利于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但是,由于本文是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作用,而影响银行绩效的利益相关者众多,以本文目前的研究能力难以完全驾驭,这使得本文理论模型的解释力有所减弱;此外,本文所使用的定量治理指标的可靠性受制于我国银行信息披露机制的规范程度,这些都削弱了实证研究的说服力。 作为补充,本文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放眼国际背景,考察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商业银行治理的启示和教训,考察表明各国商业银行具有不同的起点、背景、目标和约束条件等,因而应该根据各自的特殊性选择适合的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策略和路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政策建议,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目标是通过利益相关者多元化,建立规范的基于“话语权”的现代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形成并提升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我们不能把发展的希望全部寄托于境外战略投资者,也不能完全排斥外资银行入股我国商业银行,我们应该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地学习国外同业的经营管理技术和经验。另外挑选境外战略投资者要有严格而正确的标准,既要考虑战略投资者的入股动机,又要选择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管理能力的战略投资者,本文选取的建设银行选择美洲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就是比较合适的一个案例。在明确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目的之后,则应该加强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全面融合。中外银行建立真正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来实现从股权融合到文化融合的转变,通过与外资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从而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廷科,张旭阳;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及其改革问题研究[J];财贸经济;2002年01期

2 王曼怡;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性合作问题探析[J];财贸经济;2003年06期

3 王多毅;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效用及实施方案分析[J];城市金融论坛;1999年07期

4 费伦苏;;论国有银行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及相关争议[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5 张旭阳;改进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国际银行业的实践及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04期

6 朱宝宪,刘炜莉;中国开展资产支撑证券化融资的研究[J];管理世界;1999年03期

7 陈宇峰,陆宪;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选择[J];经济工作导刊;2003年22期

8 高瑜;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的经济效应分析及存在问题[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05期

9 邓梦盈;;引进战略投资者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浅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年S8期

10 张锦华,刘微微,李功奎;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有效途径[J];上海金融;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640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640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b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