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2.7
【图文】:
图 3.1 各区域农村 GDP(亿元)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着种种问题,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农村金融组织不完善,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国有商业银行自 1999 年以来陆续撤并县以下基层机构;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支农业务增长缓慢;邮政储蓄在农村“只存不贷”;农村信用社资产及贷款质量差,并呈现较显著的非农化倾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普遍供给不足,而许多金融组织在利润的驱使下又不断地将贷款目标转向城市,农村资本外流现象严重。农村金融组织本应成为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然而在现实当中却扮演着“抽水机”的角色,将从农村积累的资金投入城市建设,致使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农村金融机构利率僵化,利率结构单一。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利率管制现象在农村金融市场又普遍存在,因此,农村金融市
图 3.2 农村储蓄率区域走势图储蓄动员率由农村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与农民总收入的比值来衡量,体现的是金融机构对储蓄的动员能力。总体来说,我国农村储蓄动员效率并不高,这是由于我国农村普遍有较高的储蓄率,因此边际值偏低,在农民总收入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农村储蓄动员效率较低。各区域农村储蓄动员率整体呈螺旋式上升趋势,2008 年以后有下行趋势,这与我国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所实行的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有关,2008 年末,为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带来的金融危机,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四万亿计划,这其中就包括了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求释放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建设。具体说来,东部地区农民储蓄动员率最高且波动较大,体现了东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相对较强的吸收存款的能力,也体现了其存款政策的灵活性。中部地区储蓄动员效率增长缓慢,大有被西部赶超的趋势。与东部地区农民相比西部地区农民观念相对落后,导致了西部地
图 3.3 农村储蓄动员率区域走势图农村储蓄投资转化率由农村资本形成总额与农村储蓄总额比值来衡量,反应的是整个农村金融体系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和中部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相对稳定,东部农村地区资本形成效率基本在 50%到 60%之间,中部农村地区资本形成效率基本在 40%到 50%之间,总体上没有太大的起伏,西部地区农村资本形成效率最低,但是 2008 年后提升较快,表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发展以及 2008 年末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我国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投资转化效率收效显著。尽管农村资本形成效率并没有直观地表示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款之间的比值,但其从宏观角度显示了农村地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总体上来讲,我国农村地区储蓄能力转化为投资能力的效率并不高,这一方面显示了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仍然扮演“抽水机”的角色。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选取的农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慎;李成;;金融制度缺陷:我国农村金融效率低下的根源[J];财经科学;2006年09期
2 沈军;金融效率理论框架与我国金融效率实证考察[J];金融论坛;2003年07期
3 任建军;;中国区域信贷配给现状及区域差异分析[J];金融论坛;2009年10期
4 郑长德;;中国的金融中介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5 白钦先,丁志杰;论金融可持续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1998年05期
6 赵崇生,王丽萍;金融效率视角的中国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研究[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金学群;金融发展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8 贾文章;;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03期
9 李喜梅;彭云;;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途经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典型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吴爱芝;杨开忠;李国平;;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刚;发展金融学框架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武蔷薇;我国农村金融区域非均衡发展的评价及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2 曾另琼;湖北省农村金融效率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曹建珍;我国区域农村金融效率及其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77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777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