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去杠杆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05 20:42
【摘要】: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让人惊叹的“高杠杆化”被认为是罪魁祸首。因此,各国政府纷纷开始要求金融机构实行“去杠杆化”,以此来降低金融风险。随着《巴塞尔协议Ⅲ》的问世,对于国际银行业的监管要求已经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水平阶段。对于我国逐步开放的金融市场来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虽然2003年开始进行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大大增加,同时也帮助我国银行业顺利的度过了此次金融危机。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有效地增强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正确引导我国银行业健康的发展,这是当前我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怎样在安全范围之中保证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性成为了我国制定银行政策的关键。这也是一个现实性极强的经济命题。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及不足和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去杠杆化”与银行绩效之间关系的一般分析,主要界定了“杠杆化”和“去杠杆化”的定义。同时通过分“去杠杆化”与银行的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以及脆弱性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去杠杆化”会使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下降,安全性和流动性增加,并且会使上市商业银行的脆弱性问题得到改善。第三部分是对“去杠杆化”给全球银行业带来的问题进行论述。主要介绍巴塞尔协议的内容和“去杠杆化”实行以来对全球银行业所带来影响的以及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通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分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在财务绩效上受到的影响。第四部分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选取了2000年至2009年我国部分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去杠杆化”与银行绩效进行回归分析。第五部分是对本文的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策建议。 从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去杠杆化”的进行会使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下降,流动性上升。目前我国的上市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已经比较高,但是我国向来主张提前监管。这使得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灵活度不够,影响银行自身的盈利。无论是国有上市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其盈利很大程度上都依赖国家注资来增加。我国对银行过度的保护,会使得银行的自理能力不足,从而不能很好的应对危机,也会降低上市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当前正处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这更加要求上市商业银行的自主发展的能力。特别是我国正在逐步开放我国金融市场,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将要对银行业逐步“放手”。这就要求我国政府调整对银行业的过度保护态度,让其自由发展。而对银行来说,国家实行“去杠杆化”可以强制加强上市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但是如何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找到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平衡点,实现政策下的最大盈利。这就需要银行自身调整经营方式,增强它的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在金融市场开放时代在世界的舞台上占到一席之地。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2;F224
【图文】:

组织结构图,组织结构图,论文,绩效


滋滋磐磐 磐磐磐磐磐磐磐 磐 务绩效影响 响井 井 井井碘分杭 杭 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砷砷肺鳍畔稗等稗一详一墓墓 图1一1论文组织结构图

关系图解,财务绩效,指标


图2一1财务绩效指标关系图解2.2.2“去杠杆化”与银行脆弱性的关系从广义角度来说,脆弱性(fragility)就是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累,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①。银行业的脆弱性有几种典型的表现:首先,银行业是一个高负债的行业。这是由其自身的职能决定的。银行都是将社会中一些暂时闲置的资金集中起来,并将它们用于当前的消费和生产。这就使得银行会先借入大量的资金,也就形成了它的高负债。所以银行的杠杆率也就自然会比一般的企业高。其次,由于银行负债的流动性会高于资产的流动性,这就使银行的资产负债有不对称性。若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没有管理好的话就很容易造成流动性的问题。这也决定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只能低于负债的,否则的话,银行便很难保证盈利。最后,银行业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会会使市场上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公平性和市场的资源

资本情况,一级,美国,花旗银行


去杠杆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绩效鲍影i鱼-一和美洲银行在内的7家美国银行将面临一级资本充足率不足的局面。表3一22009年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资本充足情况花旗银行美洲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11.67%普通股比例6.49%9.25%一级资本1270.34亿美元1603.88亿美元6.46%资料来源: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2009年年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易红兵;;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10期

2 冯晶;周宁宁;;金融机构杠杆率的演变和启示[J];南方金融;2009年04期

3 毛菁;;从积极的资产负债表管理机制看次贷危机的去杠杆化[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4 郑鹏岩;张霞;韩伟;;次级债融资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年07期

5 王慧妍;;浅析“去杠杆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9年20期

6 杨金梅;;美国经济去杠杆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新金融;2009年04期

7 张隆华;;金融危机条件下的“去杠杆化”及对我国经济的反思[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钟伟;顾弦;;从金融危机看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及其风险[J];中国金融;2009年02期

9 ;环球新趋势——去杠杆化[J];卓越理财;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文军;中国银行业结构与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冯启德;新巴塞尔协议视角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雪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2 于歆;财务绩效分析方法及其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3 熊微;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汪梦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前后绩效比较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5 李雪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分析与预警[D];华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81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781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e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