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成因及控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09:34
【摘要】: 汽车消费贷款通常是指借款人(购车人)通过以抵押、质押、向保险公司投保或第三方保证等方式为条件,向可以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用于支付购车款,然后购车人再分期向贷款金融机构归还本付息的一种消费贷款的信用行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消费升级,汽车业已经进入一个普及化的快速增长阶段,相对而言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却经历了起步、发展、降温、复苏的复杂曲折历程。鉴于我国社会尚未完全建立信用体系,与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等因素,金融贷款机构尚缺乏一套系统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风险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瓶颈。 本文介绍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的开展情况,从消费者、贷款机构自身、贷款方的合作伙伴和社会经济环境四个方面对我国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来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运用博弈方法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形成过程,最后用logit回归模型检验这些因素对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为控制我国汽车消费信贷风险,提出了提高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增进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规范经销商的自私行为;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和完善担保制度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4;F426.471
【图文】:

汽车工业,信息发布,协会,增长率


1354 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图1一 21999一009年我国汽车销量及增长率(来源于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2选题惫义及目的从国际上看,发展汽车消费信贷是活跃和扩大汽车消费的重要支撑。虽然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目前国内汽车消费信贷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导致这种情况的现实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在时间上起步较晚,直到199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才发布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允许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川。其次风险过高是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缓慢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中国汽车消费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来自多个因素,基本上分为借款人因素、银行内部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2l。从宏观面来看主要是因为我国欠缺完善的信用制度

汽车消费贷款,市场现状,汽车金融,发展趋势


导致银行的车贷坏账率居高不下,2003年银行的汽车个人消费信贷坏账曾高达近千亿元,以致从2003年底起,大多数商业银行缩小了贷款业务,有的银行甚至退出汽车信贷市场,致使汽车消费贷款业务迅速下滑(参照图3一1)。2006年以来随着专业汽车金融公司数量增加及业务范围的不继扩大,2007年起,随着国家对汽车消费市场的政策支持,银行控制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控制能力和综合把握能力大幅度提高,各家商业银行重新杀回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招商银行“车购易”、民生银行“购车通”、工行“幸福快车”、中行“车贷宝”,市场份额一边倒地向银行方飞速提升,我国汽车金融业务开始有转暖迹象。0%溅%%0%O自,.上

汽车金融,市场现状,汽车消费贷款,世界主要国家


虽然近年来有多家银行己经停止汽车贷款业务,四大商业银行也缩小了汽车贷款业务,目前我国的汽车金融市场整体上依然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据央行初步统计(如图3一3所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汽车消费第22页共76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宏方;;基层银行业消费信贷六大难题待破解[J];金融经济;2005年12期

2 张君生;;加快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调查研究[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钟永红;何丽君;;消费信贷发展中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问题探讨[J];征信;2011年03期

4 陈东焰;;青岛市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防范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谢艳;邓蒂妮;;论金融支持西部内贸发展和扩大消费[J];区域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6 张姝;;个人征信系统应用对发展消费贷款产生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7 吴涛;龙莉;;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8 陈淑君;;浅析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J];金融经济;2005年06期

9 陈溪;郭小波;;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对银行信贷业务的挑战与启示[J];国际金融;2011年09期

10 ;汽车业的“金融思维”[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中国建设银行课题组;刘大为;;论国有银行改革进程中的消费信贷业务[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4—2005年度)[C];2005年

2 ;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全国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资料汇编[C];2008年

3 蔡彤;;消费倾向分析与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选择[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4 胡志成;唐剑;;农村消费信贷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5 李强松;;欠发达地区发展消费信贷的难点与对策[A];柴达木金融服务论坛专刊[C];2004年

6 姜明辉;袁绪川;;个人信用评估PSO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与应用[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中国汽车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思路深度剖析[A];2005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报[C];2005年

8 穆乐华;童晓燕;佟翠英;;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模式研究[A];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1年

9 姜明辉;袁绪川;;基于GA优化的个人信用评估SVM模型[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龙晓玲;消费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2 记者  李体锋 通讯员  赵国庆;消费信贷缘何减速[N];金融时报;2006年

3 邓军;完善消费信贷外部环境[N];经济日报;2007年

4 杨雪梅;消费信贷风险防控对策[N];吉林日报;2008年

5 记者 王岚 通讯员 陈志 强勇;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快[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0年

6 李树仁 张家祥;黑龙江分行严控消费信贷风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4年

7 殷蓉;消费信贷风险逐渐凸显[N];文汇报;2004年

8 广发银行郑州分行 靳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与风险并存[N];消费日报;2006年

9 张恩建 梁必文;农村怎样开展消费信贷业务[N];金融时报;2001年

10 周慧虹 李宏兵;警惕消费信贷风险[N];金融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龙海明;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运行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2 刘小刚;汽车消费信贷价值链分析与博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曹葵;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季峰;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违约概率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刘子玉;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陈晓静;中国消费信贷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吴洪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首一;我国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成因及控制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申彦;国有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谭建梅;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朱颖;工行辽宁营业部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5 常国平;发展消费信贷,扩大消费需求[D];湘潭大学;2008年

6 李扬;基于Logistic回归的建设银行S市分行消费信贷风险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黎洁;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闫小欢;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宁静;基于Logistic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评估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10 贺军;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90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790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0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