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内蒙古农牧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06:56
   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是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在国民经济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轨道,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增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和谐、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农业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一直未能明显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其重要性也已经被诸多学者所公认。目前,金融业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并且日益广泛的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及金融服务职能的不断延伸,金融已经成为经济体中资源能否得到有效配置的关键所在。要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重视金融工作,金融与经济相辅相成,金融的发展必须以经济的发展为支撑,而金融服务于经济的过程中又会反作用于经济,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就是要全力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通过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而这需要资金的大量积累与投入,必须得到金融体系的全面支持。尤其是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崭新的阶段,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村金融体系从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的要求。 以往国内外学者在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大多将研究对象定位于国家层面,尽管近年来也有部分学者开始把目光投向部分省、市,但这方面的文献依然较少。尤其是针对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的文献更是不多,因此在内蒙古历年经济金融数据的基础上,对内蒙古农牧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展开实证研究并给出政策建议有着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涉及的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地广人稀,独特的地貌和人口特征使得农村牧区经济在自治区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广大农牧区的经济增长成为自治区经济腾飞的重要着力点。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为内蒙古自治区带来持续发展的三十多年,西部大开发的十几年更是为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高速发展的十几年。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从长期低位徘徊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60亿到2010年突破万亿,财政收入从不足10亿到2010年的突破1700亿。内蒙古自治区真正实现了从依靠国家救济到为国家做贡献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贫困线上挣扎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 然而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二元结构也日益凸显。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为内蒙古的发展带来强大动力,而我国普遍存在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却依然困扰着内蒙古,甚至成为自治区和谐平稳发展的重大瓶颈。内蒙古地貌独特,广大农村牧区自然灾害频发。农村牧区经济增长缓慢、现代农牧业发展滞后、农牧民增收困难、城市与农村牧区居民收入日趋扩大、农村牧区基础设施与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等问题日益严重,已引起政府决策者与诸多学者们的高度关注。 而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金融资源和服务难以满足“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牧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政府出台各项涉农、涉牧政策措施,为广大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自治区各大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大对农村牧区的支持力度,各项涉农贷款额度不断激增,农村牧区金融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经济增长态势亦明显加快。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金融二元结构问题在内蒙古显得依然十分突出,城市与广大农村牧区金融二元对立的现象非常明显。城市金融发展相对繁荣,而广大农村牧区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资源稀缺、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远不能满足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已经成为制约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牧区正规金融机构大举收缩、居民储蓄大量外流、金融产品与服务单一、金融支农功能弱化等一系列问题的日益突出,充分说明当前自治区农村牧区金融并未能发挥出对当地经济发展应有的支持与促进作用,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金融抑制现象。因此,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也多次强调,实现自治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在农牧业,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又在于破解金融难题。 本文应用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以内蒙古自治区历年经济金融及社会发展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金融发展水平对其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展开研究。文章将描述性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论证。文章首先对金融发展、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农村金融发展等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简要回顾和评述。然后,在回顾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金融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内蒙古广大农牧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分析。随后从实证的角度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农牧区经济增长变量与反映农牧区金融发展的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由各变量的系数可知,内蒙古农牧区金融发展规模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且该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农牧区金融发展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金融发展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较大,而金融发展效率的影响则较为微弱。 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农村牧区金融发展在近几年取得一定进展,对经济增长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体来说其发展速度较慢,远滞后于农牧区经济增长的速度,表现为农村牧区经济增长带动了金融发展,而金融发展则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并未对经济增长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农牧区经济增长是导致其金融发展的源动力,金融发展同样会对其经济增长产生有力的反作用,两者必须协调发展。而内蒙古农牧区目前较为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对经济增长已经形成严重的制约与阻碍。因此,加快农牧区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农牧区金融发展水平,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的最后部分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内蒙古农牧区实际情况,从扩大金融规模、优化金融结构、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效率等方面对农牧区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提出政策建议。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832.7;F327;F224
【部分图文】:

内蒙古农牧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我们可以看出,从1978一2009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整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2009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是1978年的3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4期

2 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1年01期

3 周立,王子明;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年10期

4 许崇正;高希武;;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状况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5年09期

5 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6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7 安翔;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基于帕加诺模型的实证检验[J];经济问题;2005年10期

8 姚耀军,和丕禅;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2001)实证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张晓山,何安耐;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09期

10 张兵,朱建华,贾红刚;我国农村金融深化的实证检验与比较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2858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858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3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