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基于压力测试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09:09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国内外银行系统普遍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压力。各国中央银行提供了规模空前的流动性支持,以维护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行。即便如此,传染效应依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很多金融机构仍难逃破产的厄运。而在危机之前的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一直保持着较为充足的流动性水平,国内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甚至长期呈现出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可以说,与其他风险相比,流动性风险受到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并且在银行的风险管理框架内也处于次优地位。本次由次贷危机所衍生的卷席全球的流动性危机再次凸显了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说明了在严重的压力情景下,部分常规化的融资来源将会由于外部冲击而迅速消失。基于此,流动性风险再度成为现阶段国内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从商业银行的实践情况来看,目前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运用较为广泛的是风险价值VaR (Value at Risk)模型,它衡量的是在某一期限内投资组合盯市价值的最坏变化,能够有效评估正常条件下的流动性风险。但是,VaR却无法度量极端情况下的风险暴露,因此,国际证券监管机构组织于1995年最早提出了压力测试(Stress-testing)的概念。作为对VaR模型缺陷的弥补,压力测试评估的是投资组合收益率分布的尾部情况,能够对潜在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排序、预防和控制,并且其结论可应用于投资决策和业绩评价,从而提高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其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更为敏感。并且,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依靠同业拆借和回购市场融资的趋势愈加明显,融资频率和市场成交量都在不断攀升。因此,定期执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切实防范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对于国内银行而言迫在眉睫。从国内银行目前的实际操作情况看,在监管要求下,各主要商业银行均在不同程度上实施了流动性压力测试,但是,由于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得压力测试所提供的信息还缺乏准确性和有效性。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结合理论基础,探寻符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的压力测试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整体上看,本文框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绪论。从整体层面对论文的基本内容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对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说明。 第二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概述。首先,介绍了目前银行业流动性管理的背景、描述了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和特点,认为流动性风险是一种“低频高损(LFHS)"的事件,具有很强的情景依赖性,并且资本不能完全对其进行缓冲。其次,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在该领域内的风险状况。论文指出自2009年以来,受金融危机传导效应的影响,以及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导致同业存款的逐渐下降,使得国内银行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成因上探讨了国内银行流动性压力的主要来源,认为中长期贷款的居高不下以及存款负债的活期化趋势是两个重要的原因。最后,通过比较巴塞尔委员会对银行流动性的监管标准以及国内的最新监管现状,从另一视角说明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第三章,流动性压力测试的内涵。本章首先对压力测试的定义、目标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阐述。指出压力测试作为VaR方法的有益补充,可以使银行评估其在定价或风险管理系统中的“盲点”,识别出银行内部的潜在脆弱领域。其次,本章简要说明了压力测试的一般性程序,主要包括选择风险因子、设定压力情景、模型构造以及管理回应四个步骤。同时,还对经典的流动性压力测试度量方法进行了回顾与梳理。 第四章,流动性压力测试实证研究。本部分利用国内四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比的月度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作为压力测试的基础。并选择“中长期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有价证券投资与总资产之比”以及“存款增长率”作为风险驱动因子,测算样本银行在风险因素出现极端变动条件下的流动性水平,得出国有银行当前情况下的要素冲击结论。 第五章,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思考。本部分根据论文前几章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参考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新特点,对国内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同时还从监管角度提出了一些新的改进思路。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了如下几方面的结论: 第一,在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比指标的三类风险因子中,“中长期贷款占比”相较于其他两类风险因子而言对银行流动性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对贷款的期限变化更为敏感,这与我国银行业资产结构单一化的现状相匹配,并且与许多学者的定性研究结论一致。其次,流动资产的投资规模对存贷比的影响位居第二位,表明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储备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也有重要意义。最后,从实证上看,“存款增长率”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程度最弱。这可能是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居民的高边际储蓄倾向使得国有银行积累了较为稳定的核心存款。因此,即使近年来存款的波动性在不断的增大,但是其作为风险因子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却相对有限。 第二,根据实证结论来看,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比较充裕,发生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国有商业银行在完成股份制改革后,随着不良资产的剥离,资本实力相对雄厚,在内部控制和治理结构上较为完善。这就使得国有银行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 第三,在对风险因子的控制程度上,只有在“中长期贷款占比”和“有价证券投资”这两个因素上银行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而“存款增长率”则取决于企业和民居的储蓄及投资倾向。这说明国有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还受到一定制约,同时也反映了外部环境对银行风险决策的巨大影响。如,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居民和企业投资意识的增强,只要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收益率与银行存款利息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可以弥补对应的投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居民、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就会在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之间反复选择,使得两者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 第四,考虑到贷款期限结构和流动资产储备水平对国有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有较大影响,合理优化资产结构就成为了现阶段国内银行业流动性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存款管理作为负债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内容,其重要性也不容忽视。为了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国内银行应当从资产结构的优化配置、适当的负债管理以及压力测试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此来预防和弱化流动性风险给银行带来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银监会现行的监管框架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所有类型的银行均采用统一的监管指标,缺乏差异性;并且,流动性风险监管着重强调银行的日常经营,压力测试仅作为补充,这就与流动性风险情景化的特点不相符。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现行的监管框架做出必要的修正,以便更为有效的评估国内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纵观全篇,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流动性风险因子的选择以及基于流动性压力测试结论所提出的对策。当然,本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由于数据的缺乏,本文仅以国有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压力测试,没有对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未能实现两类银行的横向对比。其次,在压力测试情景的设定上,本文只从资产负债角度考虑了有限的三类情景,而国内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是多方面的,外部政策和市场波动均会带来不利冲击。此外,本文没有对每一情景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估计,压力测试从整体上看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分析,同时也希望国内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能够在压力测试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切实防范流动性风险。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832.3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1.3 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
        1.3.1 本文框架及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概述
    2.1 危机后国内外银行业流动性管理的背景
    2.2 流动性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管理
        2.2.1 流动性风险的定义、特点和来源
        2.2.2 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现状及成因
        2.2.3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
    2.3 巴塞尔委员会与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
        2.3.1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流动性风险量化的监管标准
        2.3.2 巴塞尔协议下流动性监管的监测工具
        2.3.3 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现状
3. 流动性压力测试的内涵
    3.1 流动性压力测试的定义、目标及发展现状
    3.2 流动性压力测试的一般性程序
        3.2.1 风险因子的选择
        3.2.2 压力情景设定
        3.2.3 压力测试建模
        3.2.4 管理回应
    3.3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度量方法
        3.3.1 静态指标法
        3.3.2 融资缺口和融资要求
        3.3.3 敏感性测试和情景测试
4. 流动性压力测试实证研究
    4.1 压力测试基本模型的构建
        4.1.1 关于研究对象选取的说明
        4.1.2 流动性风险因子的选择
        4.1.3 流动性压力测试模型
    4.2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应用分析
        4.2.1 敏感性分析
        4.2.2 情景分析
    4.3 基于压力测试的风险决策
5. 对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思考
    5.1 国内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新趋势
    5.2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5.2.1 资产结构的优化配置
        5.2.2 存款结构与负债管理
        5.2.3 压力测试管理
    5.3 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宏;潘沁;;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管理和实施现状比较[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4期

2 巴曙松;朱元倩;;压力测试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学家;2010年02期

3 廖岷;杨元元;;全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与监管的发展状况及其启示[J];金融研究;2008年06期

4 刘锡良;吴园园;许东萍;;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负债管理——民生银行实证分析[J];西南金融;2007年12期

5 上海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课题组;王景斌;王岍;;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应用与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08年11期

6 廖岷;;从全球金融危机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J];西部金融;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2876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876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8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