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银行与影子银行间风险传导机制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0 16:22
   随着经济和社会飞速的发展,金融业成为了整个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银行业在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银行系统的安全与否关乎到整个金融体系是否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行。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使得全球的银行、债券以及股票市场都出现了流动性短缺的问题,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银行业中隐藏的巨大的风险。21世纪以来,在我国银行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同样也非常迅速。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13年的《中国金融监管报告》中,对影子银行的规模在官方统计和市场数据两方面做了总结,而基于市场方面的数据来说,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达到了20.5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0%,占整个银行业总资产的16%。由此可知,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逐渐扩大,其遇到危机时所产生的系统性风险也不容忽视。本文阅读了大量国内国外的文献后得出,为了更好地分析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风险传播效应,我们应该引入相关的复杂网络,网络中的节点代表银行个体,节点之间的边代表银行之间的同业拆借关系。大多数学者在对不同类型的复杂网络进行研究后发现,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符合无标度网络的特征,即网络中有极个别的银行和其他大部分银行都有联系,这些点被称为Hub节点。之前很少有学者将影子银行的风险传播放在复杂网络上来研究,为了能够更好地模拟和分析影子银行的风险传播,本文也将影子银行放到复杂网络上来进行分析。本文在阅读了相关文献后得出,影子银行网络符合小世界网络的性质,即每一个影子银行都是和自身所处小范围内的其他影子银行接触。由于银行和银行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影子银行的规模也在逐步增加,因此本文创新性地将银行和影子银行两层网络联系在一起,来模拟和分析影子银行遇到系统性风险后对银行间网络的风险传播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银行风险传染的定义和传染渠道、影子银行风险传染的特征和传染渠道以及银行和影子银行相关的几种复杂网络结构模型。其次,本文构建了与银行和影子银行相关的复杂网络以及简化后的资产负债表。最后在实证部分,本文基于适用于银行间风险传染的无标度网络模型、适用于影子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小世界网络模型以及两者相结合的双层网络模型,通过改变该模型中的不同参数(网络的幂律指数、银行流动资产比例、同业拆借比例以及所有者权益比例;网络的平均度、影子银行流动资产比例、同业拆借比例以及所有者权益比例;两层网络之间的连接数、资产规模比例以及资产来源比例)来模拟整个银行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在受到单一性冲击和系统性冲击后所受到的影响。本文通过模拟和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一、在单一性冲击下,银行间网络的幂律指数γ越小,银行抗风险能力越强。而在系统性冲击下,幂律指数γ越大,银行抗风险能力越强。无论是在单一性冲击还是系统性冲击下,银行间同业拆借比例p越小或者所有者权益比例q越大,银行抗风险能力越强。二、无论是在单一性冲击还是系统性冲击下,影子银行间网络的平均度k越大、影子银行间同业拆借比例p越小或者所有者权益比例q越大,影子银行抗风险能力越强。三、将银行间和影子银行间两层网络连接到一起后,两层网络之间的连接数n越大、资产规模比例ratio1越大或者资产来源比例ratio2越大,影子银行受到系统性冲击后对银行间网络的影响会越强。
【学位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F832.3
【部分图文】:

银行,债权银行,传染途径,风险


图 3-1 风险传染途径知,银行 2 是银行 1 的债权银行,银行 3 是银行 2冲击 I 时,它的所有者权益 E1 会先吸收一部分冲银行 1 吸收,传染到此结束。如果 E1<I,银行 1行 1 的银行间拆入 IB1 来吸收。由于银行 1 是银

结构变化


γ等于2、2.5和3时无标度网络的结构变化

银行,矩阵图,矩阵


图 3-3 银行间矩阵B1,B2,B3,B4,B5,B6 代表 6 家银行,行第一行(0,1,1,1,1,1)中的 0 代表 B1 和 B1 自 B1 分别对 B2、B3、B4、B5 有拆入(B1 的的 0 代表 B1 和 B1 自身之间不存在拆入拆出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雅;;次贷危机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特性及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年11期

2 何海峰;;影子银行的真身与法镜[J];金融博览;2011年02期

3 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年12期

4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金融稳定理事会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8期

5 曹勇;;对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管理的几点思考[J];西南金融;2011年08期

6 贺丽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与监管[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7 胡雪琴;;从风险视角探讨影子银行及其中国化现状[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年09期

8 张远;;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 防范系统性风险[J];西部金融;2012年02期

9 陈雪雁;;强化金融监管力度 遏制“影子银行”蔓延[J];黑河学刊;2012年05期

10 游春;;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辨析[J];海南金融;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韩阳;美国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D];吉林大学;2016年

2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3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4 李睿;利率双轨制、影子银行和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5年

5 王玚;影子银行发展成因、影响及监管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6 宋巍;中国影子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梁珊(Moka Shan Liang);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田;中国影子银行的功能与风险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年

2 曹静;影子银行的组织形式和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3 尹玉迷;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4 王鹤;中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程鑫;影子银行资本监管的激励相容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闫璐;影子银行监管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赵会芹;影子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8 张璐;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9 王严;中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10 董潇鹏;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78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878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1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