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风险分担规则何以不确定——地方金融治理的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14 17:20
   本文讨论地方金融治理中的风险分担规则不确定问题,即有关金融交易风险由谁分担、如何分担和分担依据等的规则在实际运行中为什么难以确定。研究表明,宏观层面的制度矛盾是微观层面规则不确定的结构性根源。制度矛盾通过思想观念和物质利益两个层面,赋予微观行动者具有冲突性的合法性理据和利益驱动力,诱发投资者、地方政府、中介机构之间关于风险分担规则的规范博弈与利益博弈,导致风险自担规则与风险共担规则的竞争格局;博弈过程中,多重合法性宣称以及多重角力机制的搭配组合,使得实际运行的风险分担规则呈现出不确定状态。
【文章目录】:
一、现象与问题
    (一) 金融学关于刚性兑付的讨论
    (二) 社会学对规则不确定现象的关注
二、分析框架
    (一) 制度矛盾
        第一, 市场转型与法律缺失。
        第二, 技术治理与权威体制。
        第三, 契约原则与官民观念。
    (二) 双重博弈
        1.博弈主体。
        2.各方策略。
        3.博弈结果。
    (三) 角力机制
        1.风险转化机制。
        2.资源依赖机制。
        3.科层动员机制。
三、研究方法与案例背景
    (一) 制度矛盾
        第一, 市场交易范围扩大与法律缺失程度较高之间的矛盾。
        第二, 金融治理创新和属地风险处置对地方政府的双向压力。
        第三, 金融合约的正式化与民众对政府的责任期待之间的矛盾。
    (二) 双重博弈
        1.风险自担:当事人的事前约定
        2.风险共担:放款人的事后违约
        3.规则竞争:从规范博弈到利益博弈
四、风险自担还是风险共担?
    (一) 繁荣阶段
        1.风险转化的出现
        2.中介机构的退出
        3.政府的科层动员
    (二) 徘徊阶段
        1.风险转化的频繁发生
        2.科层动员的力度减弱
        3.中介机构的资源依赖
    (三) 转型阶段
五、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练宏;;注意力分配——基于跨学科视角的理论述评[J];社会学研究;2015年04期

2 陈家建;张琼文;;政策执行波动与基层治理问题[J];社会学研究;2015年03期

3 李将军;范文祥;;金融理财产品“刚性兑付”困局的成因及其化解[J];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11期

4 ;吴晓灵:打破刚性兑付让资金流向实体[J];金融博览;2014年07期

5 邹晓梅;;刚性兑付不应持续[J];中国金融;2014年08期

6 吕方;;治理情境分析:风险约束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基于武陵市扶贫办“申诉”个案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3年02期

7 何艳玲;汪广龙;;不可退出的谈判:对中国科层组织“有效治理”现象的一种解释[J];管理世界;2012年12期

8 黄震;;P2P网贷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经济导刊;2012年Z3期

9 张翔;;以政府信用为信号——改革后温台地区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信息机制[J];社会学研究;2010年06期

10 周雪光;艾云;;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蓉;论我国民间金融管制的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长昆;;整合、动员与脱耦:地方政府创新的制度逻辑——以浙江省N县“小微权力清单”改革为例[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15年02期

2 刘磊;;执法吸纳政治:对城管执法的一个解释框架[J];政治学研究;2015年06期

3 袁博恒;;P2P网贷行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5年11期

4 蔡禾;周兆安;;转型中国的组织现象研究——国内组织社会学研究新进展[J];社会学评论;2015年06期

5 狄金华;;政策性负担、信息督查与逆向软预算约束——对项目运作中地方政府组织行为的一个解释[J];社会学研究;2015年06期

6 李玲;黄宸;韩玉梅;;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理论、路径与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7 肖瑛;Zhao Yuanyuan;;从“国家与社会”到“制度与生活”:中国社会变迁研究的视角转换(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5年04期

8 黎平;;制度德性: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反思[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9 符平;;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学的成就与挑战[J];社会科学;2015年11期

10 崔明;;信托产品刚性兑付的市场博弈——基于声誉风险角度[J];现代管理科学;201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婷;民间金融风险生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2 黎洋;民间金融的法律规制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7年

3 车云霞;非存款类放贷机构准入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年

4 罗慧明;金融公平视野下小额信贷机构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5 范淼;非诈骗型非法集资犯罪范围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陈硕;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我国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7 于洋;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王启迪;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汪丽丽;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10 高之岩;我国农村未观测金融风险管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健;;帕森斯社会理论的时间维度[J];社会学研究;2015年02期

2 ;吴晓灵:打破刚性兑付让资金流向实体[J];金融博览;2014年07期

3 刘迎霜;;金融信托:金融行业抑或制度工具——析“通道型”信托产品之“刚性兑付”[J];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04期

4 尹中立;;“刚性兑付”潜规则妨碍中国股市发展[J];金融博览(财富);2014年04期

5 陈赤;;信托“刚性兑付”的化解之道[J];金融博览(财富);2014年04期

6 邹晓梅;;刚性兑付不应持续[J];中国金融;2014年08期

7 项峥;;“刚性兑付”难掩影子银行风险[J];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06期

8 折晓叶;;县域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变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9 何艳玲;;中国土地执法摇摆现象及其解释[J];法学研究;2013年06期

10 陈家建;边慧敏;邓湘树;;科层结构与政策执行[J];社会学研究;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大光;中国银行业反垄断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3 毛勒堂;经济正义:经济生活世界的意义追问[D];复旦大学;2004年

4 王革;中国转轨时期民间金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静林;邱泽奇;张翔;;风险分担规则何以不确定——地方金融治理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9年03期

2 苏春子;;消费风险分担与东亚金融合作——基于跨国(地区)面板数据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8年02期

3 马宇;;金融体系风险分担理论研究综述[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4 马宇;;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基于风险分担的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5 周程;;实际汇率与居民消费风险分担的动态关系——基于预期的视角[J];南方经济;2018年09期

6 俞颖;;东亚金融一体化与消费风险分担的实证研究[J];亚太经济;2011年01期

7 车维汉;王茜;;跨国风险分担下福利收益研究述评[J];财贸研究;2009年06期

8 黄华继;任筱翮;;安徽省“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模式的稳定性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9 王红建;汤泰劼;刘梓微;;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与企业风险分担:转嫁还是共担[J];财贸经济;2018年08期

10 赵雪雁;刘春芳;严江平;;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的社会网络及其风险分担效果——以甘南高原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高雅琴;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担与还款激励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曹亚廷;信用衍生品发展与银行业稳定:理论与实证[D];复旦大学;2013年

3 姜贵渝;金融一体化下的国际风险分担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高凌云;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5 刘冲;银行间市场影响金融稳定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张旭东;中小企业融资中机构合作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7 余波;金融产品创新的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龚传洲;科技创新的投融资支持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琳钰;灾后重建小额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玉红;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3 徐明;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分担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4 李菲;中国跨省消费风险分担的渠道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

5 陈尧;保定市地方金融监管的研究与思考[D];河北大学;2018年

6 鲍烨;芜湖地方金融体系优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7 朱莉敏;国家审计促进地方金融监管效能提升的路径研究[D];南京审计大学;2018年

8 王常兵;云南省地方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7年

9 曾伟;地方金融监管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10 夏珩洋;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管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83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883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8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