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银环境下银行创新和消费者参与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3 06:15
基于银行经营重心服务化的转变改进参数前沿方法,利用2007~2017年的数据测算银行效率,并研究了网上银行的双重性质,即企业侧的创新和消费者侧的共同参与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前基于服务为产出测算的银行效率略低于基于存贷款为产出测算的银行效率,但前者正在迅速接近后者;网上银行创新和消费者参与对银行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此种影响力已经逐渐超越了传统的银行创新和基于实体渠道的消费者参与;网上银行两方面因素(创新和消费者参与)对银行的相对影响力正随时间发生变化,消费者参与占据越来越主要的位置。建议银行从提升技术水平和吸引消费者参与两条路径同时发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
【文章来源】: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9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自助服务和人工服务的分类
罅康南?颜叨砸?械氖?用以存取款为主,而非采用更高端的金融服务,主要作用于存取款业务的实体渠道消费者参与与银行效率的关系更为紧密;另一方面有大额金融消费能力的中老年消费者使用网上银行不如实体渠道参与熟练,导致消费者参与对银行利润的单位提升能力更低。但不同的影响因素的投入量是不同的,那么在不同的投入量下,这些因素对银行非效率的影响到底是怎么分配的?其时间趋势是怎样的呢?本文借鉴Sissoko(2011)[18]的做法,将估得系数与其样本观测值相乘,能够粗略地看到每个因素在推动效率上升中的具体作用和占比(图3)。从图3可知,不同因素对银行效率提升的贡献由大到小,最高的是基于实体网点的消费者参与;其次是基于网络的消费者参与,但两者的差距正在不断减小;再次是基于网上银行的创新,其影响比前两者差距较大,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基本能跟上前两者的步伐,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比率;影响最小的是普通创新,其增长几乎停滞,并在2010年影响力被与网上银行相关的创新超过。将网上银行两个因素造成的影响相加与非网络因素相比可以发现,其在提升效率上的作用一直处于劣势,但其作用在2007年后逐年提升,越来越重要,两者之间的差距到2017年几乎被抹平,网上银行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正逐渐占据主导位置。这印证了之前多个针对微观主体(消费者)的研究结论,即网上银行的使用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服务或营销渠道的概念,而是越来越能给银行服务产出的效率和质量带来实质的影响。在网上银行因素内部比较银行创新和消费者参与的作用,消费者参与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比较网络和实体设备的消费者参与可以发现,与整体网络因素的影响相类似,基于网络的消费者参与正在迅速挤占基于实体的消费者参与的位置。(四)不同时间段的研究本文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与效率——货币政策视角[J]. 谭政勋,李丽芳. 金融研究. 2016(06)
[2]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所有权结构变化视角[J]. 杨文,孙蚌珠,程相宾. 经济学(季刊). 2015(02)
[3]银行效率实证研究的投入产出指标选择[J]. 李双杰,高岩.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04)
[4]转型经济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来自1999~2010年的经验证据[J]. 毛洪涛,何熙琼,张福华. 金融研究. 2013(12)
[5]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效率:1995—2008[J]. 姚树洁,姜春霞,冯根福. 经济研究. 2011(08)
本文编号:2914063
【文章来源】: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9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自助服务和人工服务的分类
罅康南?颜叨砸?械氖?用以存取款为主,而非采用更高端的金融服务,主要作用于存取款业务的实体渠道消费者参与与银行效率的关系更为紧密;另一方面有大额金融消费能力的中老年消费者使用网上银行不如实体渠道参与熟练,导致消费者参与对银行利润的单位提升能力更低。但不同的影响因素的投入量是不同的,那么在不同的投入量下,这些因素对银行非效率的影响到底是怎么分配的?其时间趋势是怎样的呢?本文借鉴Sissoko(2011)[18]的做法,将估得系数与其样本观测值相乘,能够粗略地看到每个因素在推动效率上升中的具体作用和占比(图3)。从图3可知,不同因素对银行效率提升的贡献由大到小,最高的是基于实体网点的消费者参与;其次是基于网络的消费者参与,但两者的差距正在不断减小;再次是基于网上银行的创新,其影响比前两者差距较大,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基本能跟上前两者的步伐,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比率;影响最小的是普通创新,其增长几乎停滞,并在2010年影响力被与网上银行相关的创新超过。将网上银行两个因素造成的影响相加与非网络因素相比可以发现,其在提升效率上的作用一直处于劣势,但其作用在2007年后逐年提升,越来越重要,两者之间的差距到2017年几乎被抹平,网上银行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正逐渐占据主导位置。这印证了之前多个针对微观主体(消费者)的研究结论,即网上银行的使用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服务或营销渠道的概念,而是越来越能给银行服务产出的效率和质量带来实质的影响。在网上银行因素内部比较银行创新和消费者参与的作用,消费者参与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比较网络和实体设备的消费者参与可以发现,与整体网络因素的影响相类似,基于网络的消费者参与正在迅速挤占基于实体的消费者参与的位置。(四)不同时间段的研究本文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与效率——货币政策视角[J]. 谭政勋,李丽芳. 金融研究. 2016(06)
[2]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所有权结构变化视角[J]. 杨文,孙蚌珠,程相宾. 经济学(季刊). 2015(02)
[3]银行效率实证研究的投入产出指标选择[J]. 李双杰,高岩.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04)
[4]转型经济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来自1999~2010年的经验证据[J]. 毛洪涛,何熙琼,张福华. 金融研究. 2013(12)
[5]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效率:1995—2008[J]. 姚树洁,姜春霞,冯根福. 经济研究. 2011(08)
本文编号:2914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914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