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报告中不良信用记录失真侵权责任研究 ——以何敏诉某银行侵犯名誉权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02 23:17
个人征信,又称为个人信用状况的调查,通常是指征信机构通过法律规定的各种渠道搜集个人在日常交易活动中产生的信用信息,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搜集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或者评估的专业活动1。在个人征信活动中,被征信主体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产生的零散的信用信息被征信机构统一汇集到信用信息数据库。征信机构将信用信息数据库中的信用信息制作成相应的信用记录报告或者信用评价报告,信用信息使用者依据征信机构提供的报告来了解被征信主体的信用状况,并据此来判断被征信主体清偿债务的能力。发达的征信业不仅能够有效的规制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的现状,更是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征信行业的快速发展,信用交易在经济领域的占比日趋增长,良好的信用状况给信息主体带来的财产利益是非常巨大的。但在另一方面,如果征信机构提供的个人征信报告中存在失真不良信用记录,给被征信主体带来的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因为在现代生活中,个人的信用报告经常运用于经济等领域,如果个人征信报告中存在失真不良信用记录,被征信主体可能会因此失去借贷、入职的机会,怎样对被征信主体的权利进行救济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裁判文书网上搜集的相关案例发现,司法实践中...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司法实务中对个人征信报告中不良信用记录失真侵权客体的认定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个人征信报告中不良信用记录失真侵权责任研究22(二)司法实务中认定精神损害赔偿考量的因素图二样本案例中精神损害赔偿金认定情况分析图笔者对本文选取的60个不良信用记录失真侵权样本案例中法院认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况进行统计,原告未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共计23个,占样本案例的38%,原告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共计37个占样本案例总数的6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在不良信用记录失真侵权案件中,由于加害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被征信主体在信用报告中出现失真不良信用记录,通常会给被征信主体造成精神损害。但是在原告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37个案例中,法院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认定也存在差异,支持原告主张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仅有15个,不支持的有22个,本文对样本案例中法院认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考量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法院在认定精神损害赔偿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被征信主体因失真不良信用记录遭受的损害大小在胡某诉农行重庆市九龙坡支行侵犯名誉权一案中,法院认为被告银行其在审批信用卡中的工作瑕疵是导致原告出现失真不良信用记录的直接原因,并因此降低了原告的社会信用评价,造成原告名誉受损,导致其无法正常办理购房贷款,给胡超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后果,故判决被告赔偿原告2000元精神损害1;在关选锋诉陕西户县农村商业银行侵犯名誉权一案中,一审法院认为被告金融机构未履行合理审查义务,导致原告产生失真不良信用记录,造成原告名誉受损,因此支持原告主张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但是二审法院认为,原告关选锋无法证明其遭受巨大的精神痛苦,不支持原告主张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2。在李喆诉建行武汉江汉支行侵犯名誉权一案中,法院认为个人征信报告中出现失真不良信用记录会导致被征信主体社会信誉降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信用利益的范围与信用权损害赔偿的探讨[J]. 林浩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9)
[2]侵权损害赔偿效果的弹性化构造[J]. 郑晓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3]民法典编纂中信用权保护模式的立法选择[J]. 尚国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4]个人征信侵权责任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 张钱. 法律适用. 2014(03)
[5]个人征信语境下的信用权问题[J]. 张鹏.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4(01)
[6]论信用权的性质[J]. 吴午东.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7]征信中个人信用权保护比较研究——以美国和欧盟为例[J]. 梁青. 研究生法学. 2012(04)
[8]略论人格权的类型体系[J]. 温世扬. 现代法学. 2012(04)
[9]我国人格权立法:体系、边界和保护[J]. 张新宝. 法商研究. 2012(01)
[10]征信机构侵犯个人信用权的构成要件新探[J]. 翟相娟.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博士论文
[1]侵权损害赔偿论[D]. 徐银波.西南政法大学 2013
[2]侵害信用权民事责任研究[D]. 胡大武.西南政法大学 2008
[3]个人征信法律制度研究[D]. 艾茜.中国政法大学 2006
[4]商事人格权论[D]. 程合红.中国政法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我国个人征信体系中信用权保护的研究[D]. 蒋丽.华东政法大学 2016
[2]论个人征信中信用权的保护[D]. 顾丹.西南政法大学 2013
[3]错误个人征信报告的侵权责任研究[D]. 刘瑜.中国政法大学 2012
[4]信用权权利性质及其立法保护问题研究[D]. 杨冬风.华东政法学院 2004
本文编号:2953834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司法实务中对个人征信报告中不良信用记录失真侵权客体的认定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个人征信报告中不良信用记录失真侵权责任研究22(二)司法实务中认定精神损害赔偿考量的因素图二样本案例中精神损害赔偿金认定情况分析图笔者对本文选取的60个不良信用记录失真侵权样本案例中法院认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况进行统计,原告未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共计23个,占样本案例的38%,原告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共计37个占样本案例总数的6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在不良信用记录失真侵权案件中,由于加害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被征信主体在信用报告中出现失真不良信用记录,通常会给被征信主体造成精神损害。但是在原告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37个案例中,法院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认定也存在差异,支持原告主张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仅有15个,不支持的有22个,本文对样本案例中法院认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考量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法院在认定精神损害赔偿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被征信主体因失真不良信用记录遭受的损害大小在胡某诉农行重庆市九龙坡支行侵犯名誉权一案中,法院认为被告银行其在审批信用卡中的工作瑕疵是导致原告出现失真不良信用记录的直接原因,并因此降低了原告的社会信用评价,造成原告名誉受损,导致其无法正常办理购房贷款,给胡超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后果,故判决被告赔偿原告2000元精神损害1;在关选锋诉陕西户县农村商业银行侵犯名誉权一案中,一审法院认为被告金融机构未履行合理审查义务,导致原告产生失真不良信用记录,造成原告名誉受损,因此支持原告主张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但是二审法院认为,原告关选锋无法证明其遭受巨大的精神痛苦,不支持原告主张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2。在李喆诉建行武汉江汉支行侵犯名誉权一案中,法院认为个人征信报告中出现失真不良信用记录会导致被征信主体社会信誉降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信用利益的范围与信用权损害赔偿的探讨[J]. 林浩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9)
[2]侵权损害赔偿效果的弹性化构造[J]. 郑晓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3]民法典编纂中信用权保护模式的立法选择[J]. 尚国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4]个人征信侵权责任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 张钱. 法律适用. 2014(03)
[5]个人征信语境下的信用权问题[J]. 张鹏.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4(01)
[6]论信用权的性质[J]. 吴午东.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7]征信中个人信用权保护比较研究——以美国和欧盟为例[J]. 梁青. 研究生法学. 2012(04)
[8]略论人格权的类型体系[J]. 温世扬. 现代法学. 2012(04)
[9]我国人格权立法:体系、边界和保护[J]. 张新宝. 法商研究. 2012(01)
[10]征信机构侵犯个人信用权的构成要件新探[J]. 翟相娟.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博士论文
[1]侵权损害赔偿论[D]. 徐银波.西南政法大学 2013
[2]侵害信用权民事责任研究[D]. 胡大武.西南政法大学 2008
[3]个人征信法律制度研究[D]. 艾茜.中国政法大学 2006
[4]商事人格权论[D]. 程合红.中国政法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我国个人征信体系中信用权保护的研究[D]. 蒋丽.华东政法大学 2016
[2]论个人征信中信用权的保护[D]. 顾丹.西南政法大学 2013
[3]错误个人征信报告的侵权责任研究[D]. 刘瑜.中国政法大学 2012
[4]信用权权利性质及其立法保护问题研究[D]. 杨冬风.华东政法学院 2004
本文编号:2953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953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