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06 07:24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经济全球化将世界经济带入一个全新时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自由化,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全球整体福利的改善,另一方面也使世界经济更加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各经济体联系更加密切。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为全球金融活动注入了巨大的推动力。然而在充分肯定国际资本流动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国际资本的过度流动和流动方向的易变性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使相关国家金融体系受到外来冲击,金融市场不稳定,甚至带来金融与经济危机。从国际资本流动角度看,2008年的金融危机能够迅速波及全球,必然存在着与危机相关的国际传导机制,这种机制与国际资本流动有着深刻的联系。但是,这场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究竟有着何种关系?这场发端于国际经济和金融中心、全球经济和金融制高点的危机,这场在技术最先进、制度最完善、监管最严格的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与以往多发生于国际经济外围、边缘和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充分地区的危机以及传导机制,究竟有何不同?国际资本流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又有何不同?从国际资本流动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国际资本流动与此次国际金融风暴的发生具有深刻的内在...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20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2009年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回顾
1.2.1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在2009年的态势
1.2.2 2009年国际资本流动出现的新变化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3 国内文献综述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和结构安排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和研究内容
1.4.2 全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国际资本流动相关理论与概念
2.1 国际资本流动的种类与动机
2.1.1 国际资本流动的种类
2.1.2 国际资本流动的动机
2.2 国际资本流动的理论起点
2.2.1 利率差异理论
2.2.2 资本边际生产力趋同模型
2.2.3 "双缺口"模型
2.2.4 资产组合理论
2.2.5 货币分析法
2.3 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的经典模型
2.3.1 最优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理论模型
2.3.2 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的"抵消和冲销系数"模型与冲销干预模型
2.3.3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4 本文一些基本概念
2.4.1 国际收支的定义和项目分类
2.4.2 金融市场
2.4.3 流动性与流动性过剩
2.4.4 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Ⅱ)
2.4.5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Ⅱ)
2.5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新形式——主权财富基金
2.5.1 主权财富基金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2.5.2 主权财富基金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第3章 国际资本流动对股票市场影响
3.1 股票市场与短期资本流动的国际考察
3.1.1 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股票市场发展
3.1.2 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
3.1.3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规模概述
3.1.4 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状况
3.1.5 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的新变化
3.2 中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分析
3.2.1 描述波动性的GARCH模型
3.2.2 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的波动性分析
3.3 对短期资本流动的不同测算方法
3.3.1 非直接投资净额调整法
3.3.2 直接测算法
3.3.3 间接测算法(世行法)
3.3.4 克莱因法
3.4 短期国际资本的传递效应
3.4.1 中国短期资本流动变量的计算
3.4.2 Granger因果检验
3.5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因素对中国股市影响的TARCH模型
3.5.1 TARCH模型理论介绍
3.5.2 变量说明
3.5.3 TARCH模型实证结果
3.6 本章小结
3.6.1 结论
3.6.2 政策建议
第4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经常项目账户
4.1 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内在关系
4.1.1 贸易开放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新动因
4.1.2 国际资本流动是贸易开放的推动力
4.2 中国经常项目账户变动特征
4.2.1 经常账户的整体变动特征
4.2.2 经常项目的细分考察
4.3 经常项目下的短期资本流入的几种方式
4.3.1 通过贸易项目的短期资本流入
4.3.2 非贸易项下资本流动管理漏洞
4.4 FDI影响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的途径分析
4.4.1 FDI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4.4.2 FDI对我国投资收益项目的影响
4.5 中国出口贸易相对依存度的计量分析
4.5.1 数据说明
4.5.2 建立模型
4.6 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4.6.1 模型的构建
4.6.2 建立中国出口贸易的VAR模型
4.7 本章小结
4.7.1 结论
4.7.2 政策建议
第5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资本和金融账户
5.1 资本账户开放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推动机理分析
5.1.1 降低资金成本,有利于引入外资
5.1.2 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资本流动
5.1.3 加快经济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
5.1.4 促进金融业竞争,有利于促进资本流动
5.2 中国资本账户变动特征
5.2.1 2009年上半年中国资本账户概述
5.2.2 中国资本账户变动特征
5.3 资本项目管理下的短期资本流入
5.3.1 通过资本账户的短期资本流入途径
5.3.2 资本项目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难以区分
5.4 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利率之间联动影响机制的计量分析
5.4.1 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利率之间的联动影响机制——利率平价理论
5.4.2 短期资本流动、FDI与汇率、利差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5.4.3 VEC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
5.5 本章小结
5.5.1 结论
5.5.2 政策建议
第6章 国际资本流动的安全测算体系构建
6.1 金融稳定问题的提出与金融稳定的涵义
6.1.1 金融稳定问题的提出
6.1.2 金融稳定的定义
6.1.3 影响我国金融稳定的国际因素
6.2 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性影响的不同观点
6.2.1 促进论
6.2.2 有害论
6.2.3 影响金融稳定性的其他理论
6.2.4 关于FDI与国际收支和金融稳定的新观点
6.3 国际资本流动影响金融稳定的传导机制
6.3.1 机制一:通过间接融资市场
6.3.2 机制二:通过证券市场
6.3.3 机制三:通过外汇市场
6.4 构建国际资本流动安全测算体系
6.4.1 国际资本流动的金融稳定度界定与数值划分
6.4.2 测算指标的选取与量化分析
6.4.3 构建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安全测算指标体系
6.5 本章小结
6.5.1 结论
6.5.2 政策建议
第7章 国际收支与货币政策
7.1 国际收支影响货币供给的理论分析与中国货币政策实践
7.1.1 国际收支影响货币供给的理论
7.1.2 2009年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实践
7.2 基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判断
7.2.1 货币当局资产总量的变动
7.2.2 总资产的结构变化
7.2.3 总负债的结构变化
7.3 总资产项与总负债项的关联影响
7.3.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7.3.2 外汇资产和基础货币
7.3.3 外汇资产与央行票据
7.4 中国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关联性分析
7.4.1 变量选择与样本说明
7.4.2 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量M2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7.4.3 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7.5 中国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关联性的动态分析
7.5.1 可变参数模型的方法介绍
7.5.2 中国货币供应量与外汇储备的变参数模型
7.5.3 中国基础货币与外汇占款的变参数模型
7.6 本章小结
7.6.1 结论
7.6.2 政策建议
第8章 结论
8.1 本文主要的结论
8.2 本文的创新点
8.3 政策建议
8.4 不足之处与下一步研究思路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短期国际资本对股票市场间波动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以中美股票市场为例[J]. 田苗,谷宇,高铁梅. 财经问题研究. 2010(03)
[2]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与中国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相互影响[J]. 田苗. 上海金融. 2009(12)
[3]基于跨时最优模型的中国经常项目差额波动研究[J]. 韩剑,张二震. 经济科学. 2009(06)
[4]中国经常项目顺差、FDI与外汇储备相关性分析——基于全球经济失衡的视角[J]. 苏国强. 经济问题. 2009(09)
[5]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 田苗. 国际贸易问题. 2009(09)
[6]金融危机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及启示[J]. 刘胜会. 国际金融研究. 2009(08)
[7]次贷危机以来中央银行的作为——对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考察和分析[J]. 任康钰. 国际金融研究. 2009(08)
[8]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冲击效应[J]. 陈守东,田艳芬,邵志高,杨东亮.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9(04)
[9]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的演变趋势、结构分解及其原因与对策分析[J]. 杨碧云,易行健. 世界经济研究. 2009(06)
[10]我国FDI流入量中热钱规模的估算[J]. 许涤龙,侯鹏. 经济问题. 2009(06)
本文编号:3066674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20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2009年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回顾
1.2.1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在2009年的态势
1.2.2 2009年国际资本流动出现的新变化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3 国内文献综述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和结构安排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和研究内容
1.4.2 全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国际资本流动相关理论与概念
2.1 国际资本流动的种类与动机
2.1.1 国际资本流动的种类
2.1.2 国际资本流动的动机
2.2 国际资本流动的理论起点
2.2.1 利率差异理论
2.2.2 资本边际生产力趋同模型
2.2.3 "双缺口"模型
2.2.4 资产组合理论
2.2.5 货币分析法
2.3 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的经典模型
2.3.1 最优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理论模型
2.3.2 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的"抵消和冲销系数"模型与冲销干预模型
2.3.3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4 本文一些基本概念
2.4.1 国际收支的定义和项目分类
2.4.2 金融市场
2.4.3 流动性与流动性过剩
2.4.4 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Ⅱ)
2.4.5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Ⅱ)
2.5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新形式——主权财富基金
2.5.1 主权财富基金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2.5.2 主权财富基金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第3章 国际资本流动对股票市场影响
3.1 股票市场与短期资本流动的国际考察
3.1.1 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股票市场发展
3.1.2 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
3.1.3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规模概述
3.1.4 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状况
3.1.5 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的新变化
3.2 中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分析
3.2.1 描述波动性的GARCH模型
3.2.2 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的波动性分析
3.3 对短期资本流动的不同测算方法
3.3.1 非直接投资净额调整法
3.3.2 直接测算法
3.3.3 间接测算法(世行法)
3.3.4 克莱因法
3.4 短期国际资本的传递效应
3.4.1 中国短期资本流动变量的计算
3.4.2 Granger因果检验
3.5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因素对中国股市影响的TARCH模型
3.5.1 TARCH模型理论介绍
3.5.2 变量说明
3.5.3 TARCH模型实证结果
3.6 本章小结
3.6.1 结论
3.6.2 政策建议
第4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经常项目账户
4.1 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内在关系
4.1.1 贸易开放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新动因
4.1.2 国际资本流动是贸易开放的推动力
4.2 中国经常项目账户变动特征
4.2.1 经常账户的整体变动特征
4.2.2 经常项目的细分考察
4.3 经常项目下的短期资本流入的几种方式
4.3.1 通过贸易项目的短期资本流入
4.3.2 非贸易项下资本流动管理漏洞
4.4 FDI影响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的途径分析
4.4.1 FDI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4.4.2 FDI对我国投资收益项目的影响
4.5 中国出口贸易相对依存度的计量分析
4.5.1 数据说明
4.5.2 建立模型
4.6 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4.6.1 模型的构建
4.6.2 建立中国出口贸易的VAR模型
4.7 本章小结
4.7.1 结论
4.7.2 政策建议
第5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资本和金融账户
5.1 资本账户开放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推动机理分析
5.1.1 降低资金成本,有利于引入外资
5.1.2 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资本流动
5.1.3 加快经济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
5.1.4 促进金融业竞争,有利于促进资本流动
5.2 中国资本账户变动特征
5.2.1 2009年上半年中国资本账户概述
5.2.2 中国资本账户变动特征
5.3 资本项目管理下的短期资本流入
5.3.1 通过资本账户的短期资本流入途径
5.3.2 资本项目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难以区分
5.4 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利率之间联动影响机制的计量分析
5.4.1 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利率之间的联动影响机制——利率平价理论
5.4.2 短期资本流动、FDI与汇率、利差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5.4.3 VEC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
5.5 本章小结
5.5.1 结论
5.5.2 政策建议
第6章 国际资本流动的安全测算体系构建
6.1 金融稳定问题的提出与金融稳定的涵义
6.1.1 金融稳定问题的提出
6.1.2 金融稳定的定义
6.1.3 影响我国金融稳定的国际因素
6.2 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性影响的不同观点
6.2.1 促进论
6.2.2 有害论
6.2.3 影响金融稳定性的其他理论
6.2.4 关于FDI与国际收支和金融稳定的新观点
6.3 国际资本流动影响金融稳定的传导机制
6.3.1 机制一:通过间接融资市场
6.3.2 机制二:通过证券市场
6.3.3 机制三:通过外汇市场
6.4 构建国际资本流动安全测算体系
6.4.1 国际资本流动的金融稳定度界定与数值划分
6.4.2 测算指标的选取与量化分析
6.4.3 构建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安全测算指标体系
6.5 本章小结
6.5.1 结论
6.5.2 政策建议
第7章 国际收支与货币政策
7.1 国际收支影响货币供给的理论分析与中国货币政策实践
7.1.1 国际收支影响货币供给的理论
7.1.2 2009年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实践
7.2 基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判断
7.2.1 货币当局资产总量的变动
7.2.2 总资产的结构变化
7.2.3 总负债的结构变化
7.3 总资产项与总负债项的关联影响
7.3.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7.3.2 外汇资产和基础货币
7.3.3 外汇资产与央行票据
7.4 中国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关联性分析
7.4.1 变量选择与样本说明
7.4.2 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量M2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7.4.3 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7.5 中国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关联性的动态分析
7.5.1 可变参数模型的方法介绍
7.5.2 中国货币供应量与外汇储备的变参数模型
7.5.3 中国基础货币与外汇占款的变参数模型
7.6 本章小结
7.6.1 结论
7.6.2 政策建议
第8章 结论
8.1 本文主要的结论
8.2 本文的创新点
8.3 政策建议
8.4 不足之处与下一步研究思路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短期国际资本对股票市场间波动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以中美股票市场为例[J]. 田苗,谷宇,高铁梅. 财经问题研究. 2010(03)
[2]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与中国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相互影响[J]. 田苗. 上海金融. 2009(12)
[3]基于跨时最优模型的中国经常项目差额波动研究[J]. 韩剑,张二震. 经济科学. 2009(06)
[4]中国经常项目顺差、FDI与外汇储备相关性分析——基于全球经济失衡的视角[J]. 苏国强. 经济问题. 2009(09)
[5]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 田苗. 国际贸易问题. 2009(09)
[6]金融危机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及启示[J]. 刘胜会. 国际金融研究. 2009(08)
[7]次贷危机以来中央银行的作为——对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考察和分析[J]. 任康钰. 国际金融研究. 2009(08)
[8]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冲击效应[J]. 陈守东,田艳芬,邵志高,杨东亮.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9(04)
[9]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的演变趋势、结构分解及其原因与对策分析[J]. 杨碧云,易行健. 世界经济研究. 2009(06)
[10]我国FDI流入量中热钱规模的估算[J]. 许涤龙,侯鹏. 经济问题. 2009(06)
本文编号:3066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06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