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马克思论货币形式的历史发展及其二重效应——打破高级货币形式的经济学神话

发布时间:2021-03-15 17:54
  在货币发展史上,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金属铸币再到纸币和信用货币的发展过程。在金融市场无比发达的今天,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又创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越发高级的货币形式。马克思着重强调了货币形式发展的社会基础,并点明其社会效应存在着二重性。高级的货币形式虽然能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仍无法克服商品货币关系本身固有的矛盾,甚至会将这一矛盾推向更高水平,增加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由此,马克思打破了高级货币形式的经济学神话,建立起社会性、历史性视角下独特的货币形式理论。基于这一理论,我国在货币与金融政策的制定上应当审慎看待层出不穷的高级货币形式,发挥其优势的同时谨防货币与金融不稳定的深化。 

【文章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9,(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货币形式发展:货币的价值符号化过程
    (一)商品货币:实际价值量与名义价值量相一致
    (二)金属铸币:出现价值符号化的倾向
    (三)金属辅币:货币价值符号化在局部转化为现实
    (四)国家强制流通的纸币:货币价值符号化的完成形式
    (五)信用货币:货币价值符号化过程的派生发展
    (六)货币的价值符号化何以可能?
二、货币形式发展的社会基础
三、货币形式发展的二重效应
    (一)整个发展过程:价值符号化带来流通规律的颠倒
    (二)具体形式发展:旧矛盾的克服和新矛盾的展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货币形式的演变及成本——基于马克思货币理论视角[J]. 蒋海曦.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8(05)



本文编号:3084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084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f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