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产业FDI对产业自主创新的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吸收能力的门槛检验
发布时间:2021-06-28 22:48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我国经济由追求速度增长转向重视质量发展,但仍然缺乏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性技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技术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1世纪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推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驱力量。加入WTO以来,我国凭借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丰富的资源优势迅速成为世界上接收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外资的重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外商研发投资占比更是在制造业中居首位,外资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同时更重要的是,FDI流入高技术产业会对该产业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产生溢出效应。FDI的进入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我国高技术产业在自有研发基础上,通过吸收外来先进技术可以实现自主创新的提高。提升国内高技术产业的自主研发水平是我国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自主创新的提高即要依托国内自身科研活动,又受到国际技术发展的影响。而国内的研发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首先,本文从以往理论入手,...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究框架??8??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外资?1?J过度竞争4内资企业被淘汰4负向阻碍创新??企业二加剧市场竞争-??讲入??k|??L有效竞争激励技术研发■?.1??本土????—?II????—?????市场I传播技术知识|==>提高内资企业技术水平[=¥正向促进创新??图3.2竞争效应??3.1.3人员流动效应??人员流动效应是FDI溢出效应得以传递的有效路径。人员流动效应的实质是以人员??作为中介,将跨国公司先进技术经验和生产工艺等技术信息传递给内资企业。跨国公司??拓展国际市场业务的动机是开拓市尝利用当地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高额利润。因此,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投资活动时会雇佣当地员工,当地员工对??本地区的市场信息、消费习惯、文化风俗等有较为详细的了解,且雇佣本地员工的费用??相比母国的员工费用要低很多。本土人员进入外资企业可以更加近距离的学习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接受专业的培训和熟练技术人员的指导。透过日常与跨国公司生产??设备、新产品、人员、客户资料、技术文件等信息的接触,获得更多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发生的第二阶段就是本地员工有机会进入外资企业,接受企业组织的??各种专业培训活动,提高自我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在“千中学”中掌握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第二阶段是在外资企业工作的本地员工由于各种原因离开外资企??业,流回到内资企业工作或者选择自主创业。将习得的先进科技信息知识应用于本地企??业,本地企业由此获得来自跨国公司FDI的技术溢出。第三阶段是无论是选择在内资企??业就业的人员还是自主创业的人员,都会在工作和交流中将
?我国高技术产业FDI对产业自主创新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吸收能力的门槛检验??.?.?|??本地_J获得培训机会b员工服务外资企业=^>|不产生溢出效应??员工?^?.?-;—?1?L-…"-… ̄—=??进入?i接受技术指导员工流回内资企业=>?传播技术?h>r?財I??外资?丨一?__^??I?溢出??企业“干中学”?^==>人员流动技术扩散、共享=>??图3.3人员流动效应??3.1.4产业关联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发生于处于产业链的不同位置的不同产业之间,主要通过产业相互的??项目交流与合作来获得技术溢出。产业关联效应将上屮下游的企业联系起来,跨国公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会开发本地的供应商和寻找本地的营销公司合作,这就容易形成精细??化分工和规模经济。?????1??1??外企?f■前向关联4提供技术支持服务1?增??与上关?.?强??下游l?^?4?4?S??效?术??内企?r-?'?|?k??应?^后向关联1=^提高供应质量」?溢??合作??^^?.?tB??图14关联效应??与供货商之间的合作被称为后向关联,跨国公司一般倾向于开发本地供应商为其供??应物美价廉的原材料或者中间产品。通过给本地供应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使本地供应??商生产的产品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技术革新。跨国公司对本地供货商提供的产品提出严??格的要求,本地供货商为了与外国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会致力于提高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和附加价值,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如果本地供应商与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那么本地供应商的产品就有更多的需求量,扩大了其规模效益。由于市场中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FDI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异质性考察——基于高技术产业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J]. 褚婷婷,郎丽华,李雪亚. 经济问题探索. 2020(02)
[2]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国企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地域性差异研究[J]. 孙俊玲,马立群.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S1)
[3]国际技术溢出、人力资本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效率改进——基于投影寻踪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法[J]. 郝晓莉,卓乘风,邓峰.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9(02)
[4]行业吸收能力差异如何影响中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J]. 王峰,方瑞,曾振宇.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19(02)
[5]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空间集聚效应分析[J]. 邱士雷,王子龙,杨琬琨,董会忠.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8(06)
[6]国际知识溢出对中国工业行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J]. 陈艺毛,李春艳,孙洋. 商业研究. 2018(11)
[7]政府R&D资金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影响[J]. 芦锋,李曼宁.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9)
[8]国际技术溢出、研发投入门槛与技术创新——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行业异质性的实证研究[J]. 陈昭,林涛. 上海经济研究. 2018(04)
[9]内外部知识源化、非研发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空间计量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J]. 陈恒,侯建,陈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08)
[10]国际知识溢出与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J]. 余升国. 工业技术经济. 2017(06)
本文编号:3255177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究框架??8??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外资?1?J过度竞争4内资企业被淘汰4负向阻碍创新??企业二加剧市场竞争-??讲入??k|??L有效竞争激励技术研发■?.1??本土????—?II????—?????市场I传播技术知识|==>提高内资企业技术水平[=¥正向促进创新??图3.2竞争效应??3.1.3人员流动效应??人员流动效应是FDI溢出效应得以传递的有效路径。人员流动效应的实质是以人员??作为中介,将跨国公司先进技术经验和生产工艺等技术信息传递给内资企业。跨国公司??拓展国际市场业务的动机是开拓市尝利用当地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高额利润。因此,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投资活动时会雇佣当地员工,当地员工对??本地区的市场信息、消费习惯、文化风俗等有较为详细的了解,且雇佣本地员工的费用??相比母国的员工费用要低很多。本土人员进入外资企业可以更加近距离的学习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接受专业的培训和熟练技术人员的指导。透过日常与跨国公司生产??设备、新产品、人员、客户资料、技术文件等信息的接触,获得更多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发生的第二阶段就是本地员工有机会进入外资企业,接受企业组织的??各种专业培训活动,提高自我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在“千中学”中掌握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第二阶段是在外资企业工作的本地员工由于各种原因离开外资企??业,流回到内资企业工作或者选择自主创业。将习得的先进科技信息知识应用于本地企??业,本地企业由此获得来自跨国公司FDI的技术溢出。第三阶段是无论是选择在内资企??业就业的人员还是自主创业的人员,都会在工作和交流中将
?我国高技术产业FDI对产业自主创新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吸收能力的门槛检验??.?.?|??本地_J获得培训机会b员工服务外资企业=^>|不产生溢出效应??员工?^?.?-;—?1?L-…"-… ̄—=??进入?i接受技术指导员工流回内资企业=>?传播技术?h>r?財I??外资?丨一?__^??I?溢出??企业“干中学”?^==>人员流动技术扩散、共享=>??图3.3人员流动效应??3.1.4产业关联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发生于处于产业链的不同位置的不同产业之间,主要通过产业相互的??项目交流与合作来获得技术溢出。产业关联效应将上屮下游的企业联系起来,跨国公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会开发本地的供应商和寻找本地的营销公司合作,这就容易形成精细??化分工和规模经济。?????1??1??外企?f■前向关联4提供技术支持服务1?增??与上关?.?强??下游l?^?4?4?S??效?术??内企?r-?'?|?k??应?^后向关联1=^提高供应质量」?溢??合作??^^?.?tB??图14关联效应??与供货商之间的合作被称为后向关联,跨国公司一般倾向于开发本地供应商为其供??应物美价廉的原材料或者中间产品。通过给本地供应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使本地供应??商生产的产品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技术革新。跨国公司对本地供货商提供的产品提出严??格的要求,本地供货商为了与外国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会致力于提高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和附加价值,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如果本地供应商与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那么本地供应商的产品就有更多的需求量,扩大了其规模效益。由于市场中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FDI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异质性考察——基于高技术产业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J]. 褚婷婷,郎丽华,李雪亚. 经济问题探索. 2020(02)
[2]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国企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地域性差异研究[J]. 孙俊玲,马立群.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S1)
[3]国际技术溢出、人力资本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效率改进——基于投影寻踪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法[J]. 郝晓莉,卓乘风,邓峰.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9(02)
[4]行业吸收能力差异如何影响中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J]. 王峰,方瑞,曾振宇.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19(02)
[5]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空间集聚效应分析[J]. 邱士雷,王子龙,杨琬琨,董会忠.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8(06)
[6]国际知识溢出对中国工业行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J]. 陈艺毛,李春艳,孙洋. 商业研究. 2018(11)
[7]政府R&D资金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影响[J]. 芦锋,李曼宁.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9)
[8]国际技术溢出、研发投入门槛与技术创新——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行业异质性的实证研究[J]. 陈昭,林涛. 上海经济研究. 2018(04)
[9]内外部知识源化、非研发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空间计量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J]. 陈恒,侯建,陈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08)
[10]国际知识溢出与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J]. 余升国. 工业技术经济. 2017(06)
本文编号:3255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25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