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金融周期及宏观经济效应——基于TVP-SV-VAR模型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18 13:34
金融周期是中国及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重要传导渠道,2015-2016年国内开展的一系列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加大了中国经济的开放度,也导致其他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等外部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影响的增大。金融周期对于宏观经济发展呈现出非中性的影响,在2015-2016年之前,主要通过影响产出总量和产出价格、从经济供给端发挥作用;之后,金融周期对于生产者价格指数波动的影响逐渐减少,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不断增大,这表明金融周期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从供给端转到需求端。对此,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双支柱"监管框架对于金融周期的调控能力,发挥金融周期对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减少外生冲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文章来源】:经济问题探索. 2019,(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中围奈融周期楷肠s中.f济矽箫不确宁件楷折
图3金融周期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响应函数注:左图绿线代表滞后1期、蓝线代表滞后6期,红线代表滞后12期。右图绿线代表2008年1月起第30个月即2010年7月,蓝线代表2008年1月起滞后60个月即2013年1月,红线代表2008年1月起滞后90个月即2015年7月。2.宏观经济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时变响应分析宏观经济因素可以分为量的因素(产出增长)以及价格因素(CPI/PPI等),本文将对宏观经济量的因素和价格因素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分别进行探讨。图4第一行和第二行分别展示了中国和全球宏观经济对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持续性效果,可以看出:(1)产出增长率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呈现短期性特征,影响持续期仅为不足10个月,远远小于金融周期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持续期。(2)CPI和PPI为宏观经济价格波动的表征,其波动率受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影响为负,影响持续期呈现短期性特征。PPI波动率受到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持续期要长于CPI波动率,达6个月左右,表明生产者价格指数波动受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影响持续期要更大一些。(3)CPI和PPI波动率受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影响程度要小于受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影响程度,PPI波动率受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持续期要高于CPI波动项,但仍小于受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持续期。图4第三行和第四行展现了宏观经济对中国和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在连续时间内的影响程度,可以看出:(1)中国产出增长、CPI波动率和PPI波动率受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影响
图4宏观经济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响应函数注:左图绿线代表滞后1期、蓝线代表滞后6期,红线代表滞后12期。右图绿线代表2008年1月起第30个月即2010年7月,蓝线代表2008年1月起滞后60个月即2013年1月,红线代表2008年1月起滞后90个月即2015年7月。3.宏观经济对中国金融周期冲击的时变响应分析图5展现了中国金融周期对于宏观经济产出及价格方面的影响情况。图5第一行展示了中国金融周期对于宏观经济在不同年份影响的持续效果,可以看出:(1)中国金融周期对于产出的影响持续期总体上率高于对价格影响的持续期,表明中国金融周期变化对于产出有明显的影响效果。其中,对经济产出增长项影响持续期为11-12个月左右,对于消费者价格影响的持续期在10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对于生产者价格影响的持续期在11个月作用。(2)金融周期对产出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对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图5第二行展示了中国金融周期对于宏观经济在连续时间内的影响程度,可以看出:(1)在2015年前,中国金融周期对于产出增长、价格波动率的影响逐年减少;在2015年之后,中国金融周期对于产出增长、价格波动率影响逐年增加。这表明2015年前后中国金融周期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影响出现结构性变化。(2)2015年之前,中国金融周期波动对于产出增长、价格波动率的影响为正,表明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出现同步波动态势;2015年之后,中国金融周期波动对于产出增长影响为正,但对于价格波动(包括消费者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影响为负,表明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出现反向波动态势。图5宏观经济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及其宏观经济效应[J]. 崔建军,张冬阳.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9(01)
[2]中国实业部门投融资决策机制研究——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融资约束异质性视角[J]. 张成思,刘贯春. 经济研究. 2018(12)
[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及稳杠杆[J]. 王朝阳,张雪兰,包慧娜. 中国工业经济. 2018(12)
[4]理解中国的金融周期:理论、测算与分析[J]. 范小云,袁梦怡,肖立晟. 国际金融研究. 2017(01)
[5]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 马勇,冯心悦,田拓. 国际金融研究. 2016(10)
[6]金融周期和金融波动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J]. 陈雨露,马勇,阮卓阳. 金融研究. 2016(02)
[7]中国的金融周期波动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的时变特征研究[J]. 邓创,徐曼.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09)
[8]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新前沿——全球新型金融危机视角下的理论述评[J]. 张成思. 国际经济评论. 2010(05)
本文编号:3289676
【文章来源】:经济问题探索. 2019,(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中围奈融周期楷肠s中.f济矽箫不确宁件楷折
图3金融周期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响应函数注:左图绿线代表滞后1期、蓝线代表滞后6期,红线代表滞后12期。右图绿线代表2008年1月起第30个月即2010年7月,蓝线代表2008年1月起滞后60个月即2013年1月,红线代表2008年1月起滞后90个月即2015年7月。2.宏观经济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时变响应分析宏观经济因素可以分为量的因素(产出增长)以及价格因素(CPI/PPI等),本文将对宏观经济量的因素和价格因素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分别进行探讨。图4第一行和第二行分别展示了中国和全球宏观经济对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持续性效果,可以看出:(1)产出增长率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呈现短期性特征,影响持续期仅为不足10个月,远远小于金融周期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持续期。(2)CPI和PPI为宏观经济价格波动的表征,其波动率受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影响为负,影响持续期呈现短期性特征。PPI波动率受到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持续期要长于CPI波动率,达6个月左右,表明生产者价格指数波动受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影响持续期要更大一些。(3)CPI和PPI波动率受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影响程度要小于受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影响程度,PPI波动率受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持续期要高于CPI波动项,但仍小于受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持续期。图4第三行和第四行展现了宏观经济对中国和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在连续时间内的影响程度,可以看出:(1)中国产出增长、CPI波动率和PPI波动率受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影响
图4宏观经济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响应函数注:左图绿线代表滞后1期、蓝线代表滞后6期,红线代表滞后12期。右图绿线代表2008年1月起第30个月即2010年7月,蓝线代表2008年1月起滞后60个月即2013年1月,红线代表2008年1月起滞后90个月即2015年7月。3.宏观经济对中国金融周期冲击的时变响应分析图5展现了中国金融周期对于宏观经济产出及价格方面的影响情况。图5第一行展示了中国金融周期对于宏观经济在不同年份影响的持续效果,可以看出:(1)中国金融周期对于产出的影响持续期总体上率高于对价格影响的持续期,表明中国金融周期变化对于产出有明显的影响效果。其中,对经济产出增长项影响持续期为11-12个月左右,对于消费者价格影响的持续期在10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对于生产者价格影响的持续期在11个月作用。(2)金融周期对产出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对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图5第二行展示了中国金融周期对于宏观经济在连续时间内的影响程度,可以看出:(1)在2015年前,中国金融周期对于产出增长、价格波动率的影响逐年减少;在2015年之后,中国金融周期对于产出增长、价格波动率影响逐年增加。这表明2015年前后中国金融周期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影响出现结构性变化。(2)2015年之前,中国金融周期波动对于产出增长、价格波动率的影响为正,表明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出现同步波动态势;2015年之后,中国金融周期波动对于产出增长影响为正,但对于价格波动(包括消费者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影响为负,表明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出现反向波动态势。图5宏观经济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及其宏观经济效应[J]. 崔建军,张冬阳.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9(01)
[2]中国实业部门投融资决策机制研究——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融资约束异质性视角[J]. 张成思,刘贯春. 经济研究. 2018(12)
[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及稳杠杆[J]. 王朝阳,张雪兰,包慧娜. 中国工业经济. 2018(12)
[4]理解中国的金融周期:理论、测算与分析[J]. 范小云,袁梦怡,肖立晟. 国际金融研究. 2017(01)
[5]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 马勇,冯心悦,田拓. 国际金融研究. 2016(10)
[6]金融周期和金融波动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J]. 陈雨露,马勇,阮卓阳. 金融研究. 2016(02)
[7]中国的金融周期波动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的时变特征研究[J]. 邓创,徐曼.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09)
[8]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新前沿——全球新型金融危机视角下的理论述评[J]. 张成思. 国际经济评论. 2010(05)
本文编号:3289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289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