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我国公共投资最优规模探析 ——基于经济长期持续均衡增长视角

发布时间:2021-07-28 19:16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陆续袭来,中国经济面临空前巨大压力,中国经济能否成功转型,能否实现长期持续均衡增长,成为各界人士讨论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政府公共投资扮演至关重要角色,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在公共投资规模日益扩张的今天,观察我国政府目前的公共投资的规模是否得当,公共投资是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进而可以对未来的公共投资政策制定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经济长期持续均衡增长以及公共投资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及评析。在此基础上定性分析了我国公共投资规模的现状以及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之后,基于中国长期经济持续均衡增长框架内建立公共投资最优规模测算的理论模型,实证部分分析了公共投资最优规模的影响因素以及基于动态数据和联立方程测算我国公共投资规模。根据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针对如何促进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均衡增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具体的内容及结论如下。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共投资规模现状及公共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当前我国公共投资总量上呈上升趋势,区域和行业规...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公共投资最优规模探析 ——基于经济长期持续均衡增长视角


997-2011年公共投资总里规模

公共投资


时国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大公共投资力度,因此出现公而经济却出现负増长的现象。公共投资规模快速增长在2002年表増速达到97.8%。一方面,由于亚洲金融危机过后持续的扩张财政资规模迅速増加;另一方面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后,国的发展机遇,为了引进外资和发展经济,为改造投资环境,大力设的投入。在2002年,国家投资了大量的大型项目,比如H峡工程信全国高速传输环网的正式开通,第一条海峡铁路粤海铁路湛海,"西气东输"工程进入实施阶段等。2003年经济出现局部过热现宏观调控,适当调整公共投资的支出结构W缓解经济过热现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推出4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公共同时经济増长下滑,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最低点,为8.5%。,2009-2010年经济有显著回暖,2010年之后便开始保持较平稳的,从绝对规模来看,公共投资规模稳步增加,且其对经济增长用,其变化趋势与经济増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趋势大???500000??

公共投资,东北财经大学,标准化方法


全国人均公共投资均值*100%??将数据标准化W后,把人均GDP作为横轴,人均公共投资作为纵轴,可得出??图3.4。该图将全国31个省份的公共投资区分为四种类型。??&标准化方法参见i杨黎明.我国公共投资效率问题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19.??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严格界定我国公共投资范围探析[J]. 万道琴,杨飞虎.  江西社会科学. 2011(07)
[2]转轨时期财政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 官永彬.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3]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驱动与制约[J]. 郭金秀,高希武.  现代管理科学. 2010(10)
[4]公共支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的经验分析[J]. 刘东皇,沈坤荣.  经济科学. 2010(04)
[5]公共投资产出效率与经济增长之相关性分析:1978~2007[J]. 汪伟.  经济问题探索. 2010(03)
[6]改革开放三十年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动态演变——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考察[J]. 李树培,白战伟.  财经科学. 2009(09)
[7]我国政府支出和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效应分析[J]. 刘忠敏,马树才,陈素琼.  经济问题. 2009(03)
[8]我国公共投资结构效率的实证分析[J]. 殷强.  投资研究. 2007(12)
[9]经济增长与政府支出的最优规模——基于国家效用函数的研究[J]. 张治觉,侯奔,姚传飞.  统计与决策. 2007(22)
[10]对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的探讨[J]. 钱谱丰,李钊.  理论探讨. 2007(04)

博士论文
[1]中国公共投资问题研究[D]. 刘洋.华中科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我国公共投资最优规模分析[D]. 别暄.华中科技大学 2010
[2]我国公共投资效率问题的研究[D]. 杨黎明.东北财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08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308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d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