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制度变迁成为农商行的效果评价 ——基于苏南地区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5 11:59
自North and Thomas (1973)开创性地将经济增长的原因归因于制度变迁以后,诸如“合理的制度安排才能导致经济发展”(Matthews,1986)等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当某一经济体的运行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些国家总是倾向于推行制度变迁。但North (1990 X Nugent and Sanchez (1993)和Raj an and Zingales(2003)的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制度变迁都会有好的结果。农信社的制度变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1950年以来,农信社在中国政府主导下虽进行了数次制度变迁,但始终是农村地区支农的主力军(Andrew Watson,1998),甚至是许多乡镇及以下地区唯一合法的正规金融机构(程恩江等,2003)。然而历次制度变迁的结果是到20世纪末,53%的农信社仍处于亏损状态(Zuo,2001),商业可持续难以实现;广大农户与乡镇企业的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依然是困扰中国政府的一大难题。自2000年起,中国政府在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南部地区(以下简称苏南地区)又主导了农信社新一轮制度变迁,标志性成果是将该地区部分农...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关于农村金融组织、市场及其供求关系的研究
1.2.2 国内对农信社制度变迁问题的文献回顾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结论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主要内容
1.3.3 研究主要结论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4.3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农信社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
2.1 制度与制度变迁的内涵
2.1.1 制度的定义与功效
2.1.2 制度变迁的内涵
2.2 制度变迁的内在作用机理
2.3 农信社制度变迁影响因素分析
2.3.1 需求影响因素
2.3.2 供给影响因素
2.4 农信社制度变迁的特点
2.4.1 农信社制度变迁的路径
2.4.2 农信社制度变迁的原因
第三章 农信社改制成为农商行的动因及评价标准的选择
3.1 农信社改制成为农商行的动因
3.1.1 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
3.1.2 农信社寻找出路的自我选择
3.2 农商行成立的制度变迁内容
3.3 农信社制度变迁成为农商行效果的评价标准
第四章 制度变迁对农商行商业可持续能力与支农力度的影响
4.1 制度变迁对农商行商业可持续能力的影响
4.1.1 商业可持续能力的指标选择与分析
4.1.2 改制组、对比组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4.1.3 研究方法与模型
4.1.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5 控制内生性后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4.2 制度变迁对农商行支农力度的影响
4.2.1 支农力度的指标选择与分析
4.2.2 制度变迁对农商行支农力度的计量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制度变迁对农商行运作效率的影响
5.1 运作效率的研究方法与指标的选取
5.2 制度变迁前后农商行运作效率分析
5.3 制度变迁对农商行运作效率的计量分析
5.4 运作效率提升的作用渠道分析
5.4.1 变量的选择与研究模型
5.4.2 计量模型结果及其分析
5.5 制度变迁形成的公司治理框架对运作效率的影响
5.5.1 变量选择与研究模型
5.5.2 计量模型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对农商行融资满意度研究
6.1 调研方案的设计
6.2 调研样本的特征描述分析
6.2.1 样本企业的规模状况
6.2.2 样本企业的成立时间与登记类型
6.2.3 样本企业的行业分布状况
6.2.4 样本企业融资渠道分析
6.3 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对农商行融资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6.3.1 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6.3.2 研究方法
6.3.3 求解满意度的具体过程
6.3.4 结果和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农信社推行制度变迁要因地制宜
7.2.2 完善农商行外部与内部治理环境
7.2.3 农商行应转变思想,加大对中小型乡镇企业的信贷支持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业可持续、支农力度与农村信用社新一轮制度变迁——基于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 张兵,曹阳. 中国农村经济. 2010(06)
[2]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效果评价——以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模式为例[J]. 张兵,曹阳,许国玉. 农业技术经济. 2008(05)
[3]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的新思路与方法——基于经营者视角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J]. 陈雪飞,贾迎苗,曾小丽. 金融经济. 2007(18)
[4]农村信用社股东行为与政府行为的演化博弈研究[J]. 金宏,夏国恩,董大勇. 金融研究. 2007(02)
[5]地区放权与经济效率:以计划单列为例[J]. 史宇鹏,周黎安. 经济研究. 2007(01)
[6]中国农村信用社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北地区为例[J]. 褚保金,张兰,王娟. 中国农村观察. 2007(01)
[7]农信社生存支点仍在三农——给非市场化力量推动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泼点凉水[J]. 刘伦,曹远熹,赵喜艳.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6(12)
[8]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信贷的效率分析[J]. 朱喜,李子奈. 管理世界. 2006(07)
[9]注资博弈与中国农信社改革[J]. 张杰,高晓红. 金融研究. 2006(03)
[10]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J]. 谢平,徐忠,沈明高. 金融研究. 2006(01)
博士论文
[1]商业银行顾客满意度研究[D]. 胡静.天津大学 2007
[2]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改革与效率研究[D]. 张兰.南京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研究[D]. 周蕾.山东大学 2007
[2]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剖析与思考[D]. 谈俊琦.苏州大学 2006
[3]商业银行顾客满意度测评及分析[D]. 谢永霞.郑州大学 2005
[4]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实践研究[D]. 殷明虎.东南大学 2005
[5]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实证研究[D]. 卞月波.南京农业大学 2004
[6]农村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比较与借鉴[D]. 张茹.南京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57354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关于农村金融组织、市场及其供求关系的研究
1.2.2 国内对农信社制度变迁问题的文献回顾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结论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主要内容
1.3.3 研究主要结论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4.3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农信社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
2.1 制度与制度变迁的内涵
2.1.1 制度的定义与功效
2.1.2 制度变迁的内涵
2.2 制度变迁的内在作用机理
2.3 农信社制度变迁影响因素分析
2.3.1 需求影响因素
2.3.2 供给影响因素
2.4 农信社制度变迁的特点
2.4.1 农信社制度变迁的路径
2.4.2 农信社制度变迁的原因
第三章 农信社改制成为农商行的动因及评价标准的选择
3.1 农信社改制成为农商行的动因
3.1.1 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
3.1.2 农信社寻找出路的自我选择
3.2 农商行成立的制度变迁内容
3.3 农信社制度变迁成为农商行效果的评价标准
第四章 制度变迁对农商行商业可持续能力与支农力度的影响
4.1 制度变迁对农商行商业可持续能力的影响
4.1.1 商业可持续能力的指标选择与分析
4.1.2 改制组、对比组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4.1.3 研究方法与模型
4.1.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5 控制内生性后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4.2 制度变迁对农商行支农力度的影响
4.2.1 支农力度的指标选择与分析
4.2.2 制度变迁对农商行支农力度的计量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制度变迁对农商行运作效率的影响
5.1 运作效率的研究方法与指标的选取
5.2 制度变迁前后农商行运作效率分析
5.3 制度变迁对农商行运作效率的计量分析
5.4 运作效率提升的作用渠道分析
5.4.1 变量的选择与研究模型
5.4.2 计量模型结果及其分析
5.5 制度变迁形成的公司治理框架对运作效率的影响
5.5.1 变量选择与研究模型
5.5.2 计量模型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对农商行融资满意度研究
6.1 调研方案的设计
6.2 调研样本的特征描述分析
6.2.1 样本企业的规模状况
6.2.2 样本企业的成立时间与登记类型
6.2.3 样本企业的行业分布状况
6.2.4 样本企业融资渠道分析
6.3 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对农商行融资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6.3.1 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6.3.2 研究方法
6.3.3 求解满意度的具体过程
6.3.4 结果和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农信社推行制度变迁要因地制宜
7.2.2 完善农商行外部与内部治理环境
7.2.3 农商行应转变思想,加大对中小型乡镇企业的信贷支持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业可持续、支农力度与农村信用社新一轮制度变迁——基于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 张兵,曹阳. 中国农村经济. 2010(06)
[2]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效果评价——以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模式为例[J]. 张兵,曹阳,许国玉. 农业技术经济. 2008(05)
[3]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的新思路与方法——基于经营者视角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J]. 陈雪飞,贾迎苗,曾小丽. 金融经济. 2007(18)
[4]农村信用社股东行为与政府行为的演化博弈研究[J]. 金宏,夏国恩,董大勇. 金融研究. 2007(02)
[5]地区放权与经济效率:以计划单列为例[J]. 史宇鹏,周黎安. 经济研究. 2007(01)
[6]中国农村信用社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北地区为例[J]. 褚保金,张兰,王娟. 中国农村观察. 2007(01)
[7]农信社生存支点仍在三农——给非市场化力量推动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泼点凉水[J]. 刘伦,曹远熹,赵喜艳.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6(12)
[8]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信贷的效率分析[J]. 朱喜,李子奈. 管理世界. 2006(07)
[9]注资博弈与中国农信社改革[J]. 张杰,高晓红. 金融研究. 2006(03)
[10]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J]. 谢平,徐忠,沈明高. 金融研究. 2006(01)
博士论文
[1]商业银行顾客满意度研究[D]. 胡静.天津大学 2007
[2]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改革与效率研究[D]. 张兰.南京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研究[D]. 周蕾.山东大学 2007
[2]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剖析与思考[D]. 谈俊琦.苏州大学 2006
[3]商业银行顾客满意度测评及分析[D]. 谢永霞.郑州大学 2005
[4]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实践研究[D]. 殷明虎.东南大学 2005
[5]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实证研究[D]. 卞月波.南京农业大学 2004
[6]农村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比较与借鉴[D]. 张茹.南京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57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45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