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广汽转债发行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7 04:49
  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力度加深,许多创新性金融工具受到投融资者的青睐。其中,将普通债券性质和股票期权性质有机结合的可转债,对于融资者而言,可转债具有降低融资成本和增大调整资本结构的灵活性,成为上市公司融资的不错选择;对投资者而言,可转债内嵌期权的设计能一定程度上保证稳定的债息收入的同时,大幅增加投资者的利润空间。结合可转债内嵌欧式股票期权的特点,运用B-S模型推导理论价值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但基于可转债的结构复杂性,在设计发行方案时仅考虑B-S模型中的变量因素不具有遍历性。因此我国对可转债发行方案设计的研究还不成熟,导致存续期间可转债价值普遍被低估的现象明显。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按可转债定价分析角度的不同对学界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汇总,发现国外学者对于可转债价值影响因素的分析较为全面,包括前期的模型定价分析和后期以事件型影响因素出发的定性分析,国内学者多以估值模型进行可转债定价分析,鲜有前人考虑发行主体信用风险、特定行业周期、存续期内市场波动等对可转债价值的影响。本文认为,在可转债价值普遍被低估的现象背后,映射的是信息不对称理论、代理成本理论、资本结构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等经济学...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广汽转债发行案例分析


GDP与汽车年产量增速比较

存续期,集团


西南大学金融硕士学位论文32率为100%,,相反,线下一般社会公众投资者和线下机构投资者的中签率只有0.25%,说明广汽集团发展主营业务这一可转债募集资金用途并不吸引申购投资者,但结合前文对广汽集团发行可转债的行业背景和经济环境,可观的拓展业务前景和广汽集团本身良好的财务状况符合广汽转债的理论价值,所以从配售结果来看,广汽转债的价值被低估了。4.4结合市场时点分析价值差异前文通过对广汽转债发行日理论价格的计算发现,广汽转债的理论价格高于发行价格。图1-4为2016年2月5日至2020年1月23日存续期间广汽转债和广汽集团的收盘价格的周度数据:图1-4存续期间广汽转债于广汽集团价格对比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可以看出,广汽转债与广汽集团的价格波动比较接近,其中,广汽集团于2017年10月27股价升至自上市以来的最高价30.01元,同期广汽转债于2017年10月17日提前达到最高价136.50元;广汽转债于2018年6月29日跌至最低价98.80元,同期广汽集团于2018年8月2日跌至广汽转债存续期内最低价10元。可以说明,广汽转债的市场价格与标的证券具有较强的正向关性,原因在于由标的证券价格决定的内嵌期权价值直接影响了广汽转债的市场价格趋势。本文接下来将讨论分析转股日和市场最高点两个时点广汽转债理论价值与市场

集团,金融危机,市场,危机


西南大学金融硕士学位论文33价格的差异,并就差异进行分析。4.4.1最高位可转债价值与市场差异分析图1-5显示,从2012年3月29日至2020年1月23日广汽集团的市场表现和上证综指的走势来看,上证综指在2012年至2015年6月经历一波上升期后开始大幅跳水近65%,而同时期广汽集团股价则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在2018年6月达到历史最高收盘价28.15元。图1-5广汽集团价格与上上证综指走势截图来源:同花顺股票软件结合市场表现和经济背景,2008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A股市场情绪持续低迷,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复苏和中国国内宽松的房地产刺激,导致市场从2014年9月开始蓄力,随之出现了长达9个月的疯牛市。而与上证综指相对泡沫式的增长不同,以全球环境保护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转型支持政策为支撑,汽车行业自2013至2017年呈现较为健康的增长态势。根据前文所述,广汽转债在这一期间水涨船高,与广汽集团在同一时期问鼎历史最高价格。因此,本节仍然沿用前文的方法,来比较广汽转债市场价值最高位是否与其同期理论价值相匹配。(1)最高位时点广汽转债纯债价值下图2-7为计算广汽转债最高位纯债价值的参数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双因素的三叉树模型在可转债的应用研究[J]. 周清,辛宗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2]基于Monte-Carlo模拟的可转债定价模型[J]. 朱妮洁.  经济研究导刊. 2018(10)
[3]向下修正条款对中国可转债定价的影响[J]. 王茵田,文志瑛.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4]投资组合约束下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定价[J]. 胡昌生,程志富,陈晶,熊德超.  中国管理科学. 2017(09)
[5]基于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的可转换债券定价问题的实证分析[J]. 胡一帆.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6(22)
[6]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后的经营绩效研究[J]. 孙慧玲,徐璐璐,林之琳.  企业经济. 2015(10)
[7]B-S模型在可转换债券定价中的应用研究[J]. 汤洁.  时代金融. 2015(06)
[8]中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及影响因素——基于预案公告和发行公告的研究[J]. 宋芳秀,范瀚予.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11)
[9]引入利率期限结构的可转债定价实证研究[J]. 沈建程,董洁,练丽.  中国集体经济. 2014(15)
[10]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发展路径及定价研究[J]. 冒小栋,朱晨晨.  时代金融. 2014(12)



本文编号:3481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481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9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