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完善

发布时间:2021-11-10 15:28
  美国次债危机的根源之一是银行业在评估信用风险时,过于依赖外部评级机构,放松了内部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从而误导了消费者。但细细想下,这其中的核心问题却在于投资者无法获知准确的风险信息才导致这次危机的爆发。故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信息披露列为现代金融监管的“三大支柱”之一。就我国而言,虽仍在执行1988年的老协议,然而为提高资本监管水平,我国已对现行规定作了修改,将“信息披露”纳入在内,并于2007年颁布《商业银行信息办法》。该办法参照了发达国家级新资本协议对信息披露的规定,使我国银行信息披露在内容覆盖上与其基本趋于一致,目前差异主要在于信息披露的深度或详细程度上从目前执行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无法保障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真实性。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我国商业银行与成熟资本市场经济国家有许多不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方面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第二,相关部门在制定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时因对动机及效果估计不足,出现各有偏重标准不一,顾此失彼的现象;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基于自身利益,对信息披露缺乏主动性和客观性... 

【文章来源】:兰州财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已有研究综述
        1.2.1 国内已有研究综述
        1.2.2 国外已有研究综述
        1.2.3 研究文献评述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2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内容与拟解决的问题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2 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及监管的理论依据分析
    2.1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概述
        2.1.1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内涵
        2.1.2 商业银行披露信息之分类
    2.2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理论依据
        2.2.1 "集体利益本位"理论
        2.2.2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成本收益"理论
        2.2.3 国家宏观调控理论
    2.3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的理论依据
        2.3.1 外部性理论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3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2.3.4 法律的不完备性理论
        2.3.5 博弈论
        2.3.6 公共利益理论
3 信息披露对商业银行监管的意义及核心问题
    3.1 信息披露对于强化监管的意义
        3.1.1 信息披露制度直接作用于风险行为产生的根源
        3.1.2 信息披露促使监管从事后性向事前性的转变
        3.1.3 信息披露制度是银行监管的核心
        3.1.4 以信息披露为主要内容的银行监管可有效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
    3.2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之间存在的核心问题
        3.2.1 良好的信息披露是进行有效监管的基础
        3.2.2 改进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是促进银行业安全、稳健和高效的重要措施
        3.2.3 银行监管方式改变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
4 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强制性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
        4.1.1 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相关规定
        4.1.2 风险和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相关规定
        4.1.3 公司治理及年度重大事项等信息披露相关规定
    4.2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的现状分析
        4.2.1 强制信息披露监管措施
        4.2.2 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
        4.2.3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体系
    4.3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环境存在的问题
        4.3.2 我国商业银行披露监管体系的问题
        4.3.3 我国商业银行本身存在的问题
5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法律监管的基本体系构建
    5.1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5.1.1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5.1.2 法人监管原则
        5.1.3 严格依法监管原则
        5.1.4 协同监管原则
        5.1.5 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原则
    5.2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的主体
        5.2.1 完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主体
        5.2.2 明确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责任主体
    5.3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的内容
        5.3.1 市场进入过程中的信息披露监管
        5.3.2 业务营运活动中的信息披露监管
        5.3.3 市场退出的信息披露监管
    5.4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的方式
        5.4.1 非现场检查法
        5.4.2 现场检查法
        5.4.3 外部审计法
        5.4.4 社会调查法
    5.5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的手段
        5.5.1 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的监管制度
        5.5.2 实施日常监管行为
        5.5.3 惩戒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
        5.5.4 发挥市场参与者的监督作用,加强市场约束
        5.5.5 实施监管双线问责机制
    5.6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的模式选择
6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体系有效运行的外部制度环境
    6.1 经济发展程度与市场环境
    6.2 国家治理环境
    6.3 法制环境
    6.4 主体素质环境
    6.5 技术环境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487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487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4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