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概念原理、潜在影响及其与中国版数字货币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1-11-14 14:27
本文从概念和技术角度阐述了Libra的运行原理,分析了其对全球经济的潜在影响,并与即将推出的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进行了横向对比。本文认为:第一,Libra在技术路线和运行模式的选择上均采取了产业合作和国际协调的方式,是目前非主权数字货币中的诚意之作;第二,Libra的愿景和架构设计仍存在逻辑冲突,以当前设计难以达成其声称的普惠目标;第三,Libra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并不代表没有货币政策,其将向小型经济体引入货币局制度,冲击原有经济秩序,并将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向大型经济体注入流动性,造成通胀压力;第四,Libra储备资产的中间形态较多,且涉及大量跨境交易,将使其流动性管理工作异常复杂,加剧全球市场波动;第五,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模式与Libra存在本质区别,或将通过对M0的统一管理成为助力央行达成货币政策目标的有力手段。毋庸置疑,Libra和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无论自身成功与否,都将成为全球正规数字货币发展浪潮的重要推手,为我们开启一个全新时代。
【文章来源】:金融评论. 2019,11(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Libra的基本概念、核心技术与运营模式
(一)自我定位及生存基础
(二)核心技术
1. Move编程语言
2.使用拜占庭容错(BFT)共识机制
3.改善的数据结构
(三)运营模式
1. Libra货币的发行机制
2. Libra协会的组织形式
(四)监管关注
三、Libra的潜在影响:不确定性远高于确定性
(一)发展初期的讨论———对Libra普惠性的质疑
(二)具备一定规模后的讨论———Libra对现有经济体系的潜在冲击
1.非国家化的货币局制度
2. Libra的乘数效应
3. Libra的流动性管理
4.潜在的信用创设能力
5.劳动力市场的再全球化
四、Libra与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比较: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
(一)中国央行DCEP简述
(二)Libra与DCEP:分道扬镳的数字之路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定数字货币的经济效应分析:理论与实证[J]. 姚前. 国际金融研究. 2019(01)
[2]关于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若干思考[J]. 姚前,汤莹玮. 金融研究. 2017(07)
[3]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依据和架构选择[J]. 范一飞. 中国金融. 2016(17)
本文编号:3494800
【文章来源】:金融评论. 2019,11(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Libra的基本概念、核心技术与运营模式
(一)自我定位及生存基础
(二)核心技术
1. Move编程语言
2.使用拜占庭容错(BFT)共识机制
3.改善的数据结构
(三)运营模式
1. Libra货币的发行机制
2. Libra协会的组织形式
(四)监管关注
三、Libra的潜在影响:不确定性远高于确定性
(一)发展初期的讨论———对Libra普惠性的质疑
(二)具备一定规模后的讨论———Libra对现有经济体系的潜在冲击
1.非国家化的货币局制度
2. Libra的乘数效应
3. Libra的流动性管理
4.潜在的信用创设能力
5.劳动力市场的再全球化
四、Libra与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比较: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
(一)中国央行DCEP简述
(二)Libra与DCEP:分道扬镳的数字之路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定数字货币的经济效应分析:理论与实证[J]. 姚前. 国际金融研究. 2019(01)
[2]关于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若干思考[J]. 姚前,汤莹玮. 金融研究. 2017(07)
[3]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依据和架构选择[J]. 范一飞. 中国金融. 2016(17)
本文编号:3494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494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