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通胀条件下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指数化调整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9 12:38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上世纪50年代所制定的,制度规定退休金以退休前最后一年的工资为基准,根据工龄长短按不同的比例领取。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如果仍然采用计划经济时期所制定的养老金制度,那么对于一名退休职工而言,退休时间越长,按照固定工资比例所领取的养老金就越难以维持其基本的晚年生活水平。虽然,在1991年国务院对基本养老保险的领取进行调整,但是仍然没有形成规范的,系统化的养老金调整体制。因此,中国的养老金制度面临着调整的压力。我国的养老金制度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调整压力。一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使中国城镇养老金制度面临挑战。中国早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达到了10.3%,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中国现阶段所采用的现收现付制、待遇确定型养老金制度,在未来将会面对越来越大缴费压力。二是通货膨胀压力下中国城镇养老金面临风险。大量的事实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胀是时有发生的。而通货膨胀会侵蚀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使其难以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三是中国城镇养金调整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在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国家为了保障原退休职...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二、养老金指数化调整研究的理论准备
    (一) 养老保险的相关概念
    (二) 养老保险的基础理论
三、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指数化调整的概况
    (一)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概况
    (二) 中国养老金指数化调整的发展历程
四、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指数化调整的理论构建
    (一) 经济环境变化对退休职工生活的影响
    (二) 养老金指数化调整的依据
    (三) 养老金指数化调整的原则
    (四) 养老金指数调整限值的确定
    (五) 我国养老金指数化调整的基本对策
    (六) 养老金指数化调整的具体方案设计
    (七) 养老金指数化调整的综合效率分析
五、研究结论
    (一) 构建了养老金调整指数理论框架
    (二) 对养老金指数化调整的上下限值进行了分析
    (三) 应采用工资增长率和物价指数相结合的养老金指数化调整方案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指数化投资的必要性分析[J]. 丁兴福.  经营管理者. 2010(12)
[2]养老金指数调整:理念创新与战略对策——评穆怀中著《中国养老金调整指数研究》[J]. 邓大松.  中国社会保障. 2009(09)
[3]国外养老金指数化调整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 曾怡,赵龙.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4]基于工资指数的公共养老金调整指数特点及启示[J]. 韩伟,穆怀中.  统计与决策. 2008(13)
[5]对我国养老金给付调整问题的思考[J]. 马兰,杜佩莲.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1)

硕士论文
[1]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研究[D]. 唐晓林.暨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56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556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6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