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数据

发布时间:2021-12-30 14:51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是金融业高度集聚的地区.本文选取2011-2016年江苏省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基于SDM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江苏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模型计量结果显示:金融集聚、金融效率、人力资本以及投资行为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溢出效应的分解来看,金融集聚区位熵和人力资本的直接效应均大于间接效应.表明区位熵和人力资本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程度,辐射以及外溢作用比较弱.金融效率、政府行为以及投资行为则恰恰相反.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金融集聚溢出效应的发挥,积极推进不同地区之间深入沟通交流与合作.构建省内金融中心,发挥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效应. 

【文章来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9,49(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数据


(111年PGDP分位图

苏南城市,集聚区,四分位,溢出效应


11期?陈智昊,等: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113??图1?2011年PGDP分位图??-^??>':.r?/??图4?2011年LQ分位图??图2?2013年PGDP分位图??图5?2013年LQ分位图??图3?2016年PGDP分位图??图6?2016年LQ分位图??从图1到图3对比分析江苏省备个地级市PGDP的四分位图可以看出,人均GDP存在??很明显的空间地理分布特征,苏南城市普遍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其中苏州和无锡这些年一??直稳定处于第一类别没有变化,这两个地级市的人均GDP水平一直处于全省前列,这主要是??由于苏南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常州、镇江、南京从2011年的第二类别转变到2016年的第一??类别.苏中地区南通和泰州稳定处于第三类别没有转变.扬州则从2011年的第三类别转为??2016年的第二类别,人均GDP上升较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苏北五个市区的人均GDP这??些年都一直没有变化,均处于第四类别.??从图4到图6可以看出,苏南城市的区位熵LQ比较高,稳定处于第一和第二类别,其中??南京市这些年一直处于第一类别,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城市,集聚了全省最优质的金融资源,因??而金融集聚区位熵LQ—直领跑全省.镇江、常州以及南通地区经历了第三类别到第二类别??的转变,主要是受到了苏南地区的辐射和外溢.苏北地区的区位熵LQ?—直较低,处于第三、??第四类别,呈现较低的水平.??从以上6幅四分位图出发,初步探讨了二者的相关性之后,得出金融集聚区位熵系数和??人均GDP表现出空间相关性.那么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接下来对主要变量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苏南城市,集聚区,四分位,溢出效应


11期?陈智昊,等: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113??图1?2011年PGDP分位图??-^??>':.r?/??图4?2011年LQ分位图??图2?2013年PGDP分位图??图5?2013年LQ分位图??图3?2016年PGDP分位图??图6?2016年LQ分位图??从图1到图3对比分析江苏省备个地级市PGDP的四分位图可以看出,人均GDP存在??很明显的空间地理分布特征,苏南城市普遍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其中苏州和无锡这些年一??直稳定处于第一类别没有变化,这两个地级市的人均GDP水平一直处于全省前列,这主要是??由于苏南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常州、镇江、南京从2011年的第二类别转变到2016年的第一??类别.苏中地区南通和泰州稳定处于第三类别没有转变.扬州则从2011年的第三类别转为??2016年的第二类别,人均GDP上升较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苏北五个市区的人均GDP这??些年都一直没有变化,均处于第四类别.??从图4到图6可以看出,苏南城市的区位熵LQ比较高,稳定处于第一和第二类别,其中??南京市这些年一直处于第一类别,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城市,集聚了全省最优质的金融资源,因??而金融集聚区位熵LQ—直领跑全省.镇江、常州以及南通地区经历了第三类别到第二类别??的转变,主要是受到了苏南地区的辐射和外溢.苏北地区的区位熵LQ?—直较低,处于第三、??第四类别,呈现较低的水平.??从以上6幅四分位图出发,初步探讨了二者的相关性之后,得出金融集聚区位熵系数和??人均GDP表现出空间相关性.那么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接下来对主要变量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集聚、创新空间效应与区域协调机制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 张虎,韩爱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7(01)
[2]西北五省区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J]. 成学真,岳松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3]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的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市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 黄德春,徐慎晖.  经济问题探索. 2016(10)
[4]环长株潭城市群技术进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 何天祥.  经济地理. 2014(05)
[5]金融中心的本质、功能与路径选择[J]. 孙国茂,范跃进.  管理世界. 2013(11)
[6]区域金融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J]. 吴敏,曹家和,张乐.  特区经济. 2012(04)
[7]一个金融集聚动因的理论模型[J]. 车欣薇,部慧,梁小珍,王拴红,汪寿阳.  管理科学学报. 2012(03)
[8]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溢出作用的空间计量分析[J]. 李林,丁艺,刘志华.  金融研究. 2011(05)
[9]金融集聚的内在动因分析[J]. 黄解宇.  区域金融研究. 2011(03)
[10]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J]. 潘英丽.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3(01)



本文编号:3558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558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8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