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1 18:05
次贷危机后,银行监管再次成为受关注的领域,在银行监管方面的反思中,多数把危机的发生归结为结构上的原因,但这些研究的着眼点却大多落在银行行为规则的改进或者监管机构的强化上,而这些并非真正结构上的问题。银行监管是一个规则系统,只有把握它的结构形成机理和运动规律,才能找到真正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若研究银行监管的结构上的问题,从银行监管权的法律配置入手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这是因为银行监管权是系统中的核心要素,法律配置则是决定这些核心要素如何运动以及各要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法律配置的规律就可以揭示银行监管这个复杂系统的运动规律和矛盾所在,进而为银行监管制度的完善提供指引。 研究银行监管权的法律配置,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首先应厘清配置对象本质,然后发现配置对象的特殊性,从而确定配置对象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认识配置的功能,最后探索有效的配置方法。从本源上看,权力和权利是利益的不同表现形态,监管权既包括权力也包括权利,监管权的本质就是这些特定利益在法律上的表现形态。银行自有的金融转换功能和市场信息创造功能就可以成为银行监管权存在的理由,但是法律创设银行监管权并不是逻辑推论的结果,而...
【文章页数】:2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银行监管权的本源理论
2.1 权力认识论基础上的监管权法律本质
2.1.1 不同视角下的权力起源学说形成的监管权逻辑起点
2.1.2 不同学说的权力本质推论的共性发掘——利益形态
2.1.3 由权力的法律上利益本质角度认识监管权本质
2.2 权力与权利比较视角下的监管权本质分析
2.2.1 权利认识论的共性分析——利益性
2.2.2 从权力与权利的相互关系认识监管权利益本质的永恒性
2.2.3 结论
2.3 监管权的利益正当性分析
2.3.1 监管权利益是监管权的前提性基础
2.3.2 监管权的公共利益正当性分析
2.3.3 监管权的社会利益正当性分析
2.3.4 监管权的个人利益正当性分析
2.4 银行监管权的利益本源分析
2.4.1 法律配置银行监管权的理由
2.4.2 银行监管权的法律含义界定
2.4.3 银行监管权代表利益的解析
2.4.4 银行监管权代表利益的相互关系
2.4.5 银行监管权利益关系运动的规范指引——法律配置
第3章 银行监管权配置的理论发展
3.1 银行监管权配置的理论演进
3.1.1 基于货币管理的配置
3.1.2 基于公共利益的配置
3.1.3 基于私人利益的配置
3.1.4 基于金融特性的配置
3.1.5 基于行为规则指引的配置
3.2 银行监管权配置理论对法律选择的作用
3.2.1 为法律配置新的银行监管权提供依据
3.2.2 创设的银行监管权作为法律传统因素而保留
3.2.3 决定了银行监管权配置的多元化利益结构
3.3 法律对银行监管权配置的功能表现
3.3.1 银行监管权配置是法律上的再分配
3.3.2 银行监管权配置是法律提供的规范性约束
第4章 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本体理论
4.1 银行监管权的法律特殊性
4.1.1 银行监管权构成方面的法律特殊性
4.1.2 银行监管权形式方面的法律特殊性
4.2 银行监管权的具体法律形态(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构成要素)
4.2.1 按照利益属性分类
4.2.2 按照利益主体形式划分
4.2.3 按利益客体形式划分
4.2.4 按利益的表现形态划分
4.3 银行监管权配置结果的决定因素
4.3.1 银行监管权配置的含义理解
4.3.2 银行监管权配置的决定因素
4.4 银行监管权配置的逻辑范式
4.4.1 银行监管权主体配置范式
4.4.2 银行监管权的实体配置范式
第5章 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的成因
5.1 美国的银行监管权配置结构
5.1.1 美国银行监管权的配置演进
5.1.2 美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特点
5.2 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的例证——次贷危机
5.2.1 次贷市场
5.2.2 危机形成的路径
5.2.3 以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本体理论对次贷危机的成因分析
5.3 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的成因总结
5.3.1 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方面的危机比较
5.3.2 危机比较下的银行监管权配置固有矛盾的发现
第6章 克服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的法律比较
6.1 德国的银行监管权配置
6.1.1 主体配置范式
6.1.2 实体配置范式
6.1.3 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解决
6.2 英国银行监管权配置
6.2.1 主体配置范式
6.2.2 实体配置范式
6.2.3 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解决
6.3 日本的银行监管权配置
6.3.1 主体配置范式
6.3.2 实体配置范式
6.3.3 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解决
6.4 韩国的银行监管权配置
6.4.1 主体配置范式
6.4.2 实体配置范式
6.4.3 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解决
6.5 美国对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的危机后调整
6.5.1 主体配置的调整
6.5.2 实体配置的调整
6.5.3 美国银行监管权配置调整的失灵解决
6.6 结论
第7章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
7.1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范式分析
7.1.1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范式选择的历史演进
7.1.2 形成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结构的法律框架
7.1.3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范式特征
7.2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表现
7.2.1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内在价值追求
7.2.2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外在表现
7.3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矛盾所在
7.3.1 结构层面
7.3.2 运行层面
7.4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问题成因总结
第8章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完善
8.1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改善的核心问题
8.1.1 如何依托体制背景完善配置结构
8.1.2 如何适应环境变化提高本土体系的竞争力
8.1.3 如何在我国特有的法治条件下解决监管权利益多元化矛盾
8.2 我国对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原则
8.2.1 监管权以公权为主私权为辅的原则
8.2.2 权力明晰原则
8.2.3 权力程序化原则
8.2.4 适当的司法审查原则
8.2.5 权力协调原则
8.2.6 监管透明原则
8.2.7 监管者解释原则
8.2.8 权力问责原则
8.3 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权法律配置的建议
8.3.1 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总体思路
8.3.2 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具体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次贷危机后对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思考[J]. 杨松,魏晓东. 法学. 2010(05)
[2]国际金融监管理念的最新演进——基于原则监管方法的分析和思考[J]. 时辰宙. 金融发展研究. 2008(12)
[3]银行法的效率目标与银行竞争规制[J]. 汪鑫,卞翔平. 法学评论. 2004(05)
[4]日本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J]. 刘红. 日本学刊. 2004(03)
[5]从股东绝对主权主义到相对主权主义公司治理的困境及出路郭富青[J]. 郭富青.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3(04)
[6]危机后韩国的金融改革[J]. 杨翔,李卫华. 国外财经. 2001(03)
[7]韩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措施与成效[J]. 王立军. 国际金融研究. 2000(10)
博士论文
[1]中国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 冉勇.重庆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91039
【文章页数】:2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银行监管权的本源理论
2.1 权力认识论基础上的监管权法律本质
2.1.1 不同视角下的权力起源学说形成的监管权逻辑起点
2.1.2 不同学说的权力本质推论的共性发掘——利益形态
2.1.3 由权力的法律上利益本质角度认识监管权本质
2.2 权力与权利比较视角下的监管权本质分析
2.2.1 权利认识论的共性分析——利益性
2.2.2 从权力与权利的相互关系认识监管权利益本质的永恒性
2.2.3 结论
2.3 监管权的利益正当性分析
2.3.1 监管权利益是监管权的前提性基础
2.3.2 监管权的公共利益正当性分析
2.3.3 监管权的社会利益正当性分析
2.3.4 监管权的个人利益正当性分析
2.4 银行监管权的利益本源分析
2.4.1 法律配置银行监管权的理由
2.4.2 银行监管权的法律含义界定
2.4.3 银行监管权代表利益的解析
2.4.4 银行监管权代表利益的相互关系
2.4.5 银行监管权利益关系运动的规范指引——法律配置
第3章 银行监管权配置的理论发展
3.1 银行监管权配置的理论演进
3.1.1 基于货币管理的配置
3.1.2 基于公共利益的配置
3.1.3 基于私人利益的配置
3.1.4 基于金融特性的配置
3.1.5 基于行为规则指引的配置
3.2 银行监管权配置理论对法律选择的作用
3.2.1 为法律配置新的银行监管权提供依据
3.2.2 创设的银行监管权作为法律传统因素而保留
3.2.3 决定了银行监管权配置的多元化利益结构
3.3 法律对银行监管权配置的功能表现
3.3.1 银行监管权配置是法律上的再分配
3.3.2 银行监管权配置是法律提供的规范性约束
第4章 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本体理论
4.1 银行监管权的法律特殊性
4.1.1 银行监管权构成方面的法律特殊性
4.1.2 银行监管权形式方面的法律特殊性
4.2 银行监管权的具体法律形态(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构成要素)
4.2.1 按照利益属性分类
4.2.2 按照利益主体形式划分
4.2.3 按利益客体形式划分
4.2.4 按利益的表现形态划分
4.3 银行监管权配置结果的决定因素
4.3.1 银行监管权配置的含义理解
4.3.2 银行监管权配置的决定因素
4.4 银行监管权配置的逻辑范式
4.4.1 银行监管权主体配置范式
4.4.2 银行监管权的实体配置范式
第5章 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的成因
5.1 美国的银行监管权配置结构
5.1.1 美国银行监管权的配置演进
5.1.2 美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特点
5.2 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的例证——次贷危机
5.2.1 次贷市场
5.2.2 危机形成的路径
5.2.3 以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本体理论对次贷危机的成因分析
5.3 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的成因总结
5.3.1 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方面的危机比较
5.3.2 危机比较下的银行监管权配置固有矛盾的发现
第6章 克服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的法律比较
6.1 德国的银行监管权配置
6.1.1 主体配置范式
6.1.2 实体配置范式
6.1.3 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解决
6.2 英国银行监管权配置
6.2.1 主体配置范式
6.2.2 实体配置范式
6.2.3 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解决
6.3 日本的银行监管权配置
6.3.1 主体配置范式
6.3.2 实体配置范式
6.3.3 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解决
6.4 韩国的银行监管权配置
6.4.1 主体配置范式
6.4.2 实体配置范式
6.4.3 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解决
6.5 美国对银行监管权配置失灵的危机后调整
6.5.1 主体配置的调整
6.5.2 实体配置的调整
6.5.3 美国银行监管权配置调整的失灵解决
6.6 结论
第7章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
7.1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范式分析
7.1.1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范式选择的历史演进
7.1.2 形成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结构的法律框架
7.1.3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范式特征
7.2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表现
7.2.1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内在价值追求
7.2.2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外在表现
7.3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矛盾所在
7.3.1 结构层面
7.3.2 运行层面
7.4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问题成因总结
第8章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完善
8.1 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改善的核心问题
8.1.1 如何依托体制背景完善配置结构
8.1.2 如何适应环境变化提高本土体系的竞争力
8.1.3 如何在我国特有的法治条件下解决监管权利益多元化矛盾
8.2 我国对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原则
8.2.1 监管权以公权为主私权为辅的原则
8.2.2 权力明晰原则
8.2.3 权力程序化原则
8.2.4 适当的司法审查原则
8.2.5 权力协调原则
8.2.6 监管透明原则
8.2.7 监管者解释原则
8.2.8 权力问责原则
8.3 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权法律配置的建议
8.3.1 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总体思路
8.3.2 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的具体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次贷危机后对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思考[J]. 杨松,魏晓东. 法学. 2010(05)
[2]国际金融监管理念的最新演进——基于原则监管方法的分析和思考[J]. 时辰宙. 金融发展研究. 2008(12)
[3]银行法的效率目标与银行竞争规制[J]. 汪鑫,卞翔平. 法学评论. 2004(05)
[4]日本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J]. 刘红. 日本学刊. 2004(03)
[5]从股东绝对主权主义到相对主权主义公司治理的困境及出路郭富青[J]. 郭富青.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3(04)
[6]危机后韩国的金融改革[J]. 杨翔,李卫华. 国外财经. 2001(03)
[7]韩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措施与成效[J]. 王立军. 国际金融研究. 2000(10)
博士论文
[1]中国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 冉勇.重庆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91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691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