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方支付虚拟账户中沉淀资金的孳息权属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第三方支付虚拟账户中沉淀资金的孳息权属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虚拟账户 沉淀资金 保管合同 孳息权属 支付宝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应运而生,尤其是其中的第三方支付,获得了众多的关注。但是在带来方便的同时,第三方支付在实际应用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围绕沉淀资金所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与第三方支付兴起较晚有关,并导致监管体系落后。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在第三方支付,特别是其沉淀资金的问题上法律界定不清,立法位阶低。由于在线交易的规模迅速膨胀,第三方支付作为在线交易的关键一环,其中的沉淀资金池规模也日益庞大,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凸出。现在通说的观点认为,第三方支付与用户之间是保管合同法律关系,而沉淀资金应该被视作第三方机构对用户的负债,其所有权属于用户,产生的孳息也归用户所有。但是在第三方支付的沉淀资金法律定性上,立法一直模糊不清。除了2010年央行公布的法规,明确认定沉淀资金所有权属于用户,在其后的一系列法规当中,再也没有提到沉淀资金权属问题。由于立法的局限,时至今日,关于沉淀资金性质及其孳息权属的认定在学界始终无法统一。但是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已经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巨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银行的部分作用,如果不对日益扩大的沉淀资金规模做出明确的界定,那么这将不利于第三方支付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对实体金融产生冲击。到目前为止,围绕第三方支付的沉淀资金问题,主要集中在沉淀资金的权属问题,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孳息权属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有赖于立法的完善,监管体系的构建也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的沉淀资金监管主要由央行和各托管银行进行,但是由于托管行和第三方平台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监督者在监督过程中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目前的监管体系依旧存在瑕疵,亟待完善。本文以我国沉淀资金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通过不同的法律角度分析沉淀资金的权属,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美国FDIC的零息账户制度设计。力求在沉淀资金及其孳息权属问题上,明晰沉淀资金及其孳息的法律性质,实现法理和实践的统一,以保障第三方支付的进一步发展并提升平台资金的安全性。
【关键词】:虚拟账户 沉淀资金 保管合同 孳息权属 支付宝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832.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一、绪论10-13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方法11-12
- (三)研究创新12-13
- 二、沉淀资金在法律上的定义13-15
- (一)第三方支付的定义13
- (二)沉淀资金的定义13-15
- 三、虚拟账户沉淀资金归属15-23
- (一)沉淀资金的性质15-19
- 1. 存款说15-16
- 2. 电子货币说16-17
- 3. 负债说17-19
- (二)沉淀资金的合同关系19-23
- 1. 代替物保管合同19-20
- 2. 消费保管合同20-21
- 3. 混藏保管合同21-23
- 四、沉淀资金孳息权属的争议探析23-29
- (一)沉淀资金孳息在法理上的归属23-25
- 1. 虚拟账户中的沉淀资金所有权探析23-24
- 2. 虚拟账户中沉淀资金的孳息所有权探析24-25
- (二)沉淀资金孳息在实践中面临的法律困境25-29
- 1. 沉淀资金孳息规模估算25-26
- 2.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实践现状26
- 3. 立法现状26-29
- 五、增强沉淀资金与孳息所有权的法律规制29-36
- (一)提升沉淀资金的安全性29-34
- 1. 完善第三方支付法律法规29-31
- 2. 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31-32
- 3. 借鉴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零息账户”经验32-34
- (二)构建合理的沉淀资金孳息分配体系34-36
- 1. 孳息分配价值判断34-35
- 2. 优化孳息分配措施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4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亚娟;杨国明;杨丽影;;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及对策[J];金融经济;2006年12期
2 高彩霞;杨国明;;第三方支付价值链及其引发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2006年05期
3 林新华;梁莉;;浅析第三方支付模式[J];九江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李绪亮;;第三方支付监管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07年17期
5 金勇;宋伟;张静怡;;我国发展第三方支付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3期
6 彭媛;;我国第三方支付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科技广场;2007年06期
7 梁云;;第三方支付企业间的竞争和发展分析[J];特区经济;2007年10期
8 雷战波;段明周;;第三方支付行业面临的法律问题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32期
9 王罡;李锴乐;;我国网络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及风险分析[J];经济前沿;2007年11期
10 孟静;;第三方支付已成网络主流[J];信息方略;2008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苏丽芳;;净化网上交易环境——论第三方支付的金融监管[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2辑)[C];2011年
2 陈志;贺亚华;;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探析[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3 王东光;;第三方支付的法律规制[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4 吴德胜;;网上交易中的私人秩序——社区、声誉与第三方中介[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3期(总第25期)[C];2007年
5 么攀;冯亮;;生活服务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风险研究[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参考文献[A];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报告201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罗小卫;第三方支付走到岔路口[N];财经时报;2006年
2 蔡臻欣;混沌格局下的第三方支付[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潘继红;行业应用 第三方支付进入新阶段[N];国际商报;2006年
4 雅文;面对压力与挑战第三方支付何去何从[N];金融时报;2007年
5 见习记者 张盈;央行定稿 第三方支付将发“阳光牌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戈清平;第三方支付与银行合作共赢[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7 记者 肖研茹;应利用上海优势形成第三方支付制高点[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刘君;第三方支付的“突围战”[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9 记者 朱珉迕;上海成全国最大第三方支付市场[N];解放日报;2010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孙玉;上海发文支持第三方支付企业兼并重组[N];证券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显峰;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2 容玲;第三方支付平台竞争策略与产业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马永保;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经济法规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4 李医群;在线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效率与风险度量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天锋;感知临界点对第三方支付使用意向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王利锋;第三方支付发展及其对我国金融体系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蒙西燕;第三方支付市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崔宗麟;网上第三方支付的服务质量评估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李敏;网络第三方支付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方玫;论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健康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7 赵德志;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发展与风险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8 马志强;第三方支付公司与其他商业机构合作双赢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程U,
本文编号:569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569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