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07:20
本文关键词:本溪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促进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和保值增值,加快社会创造财富的速度,还能有效的防止金融主体的投机行为,促使金融主体将各种经济成本内化到自己的建设中去。所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及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入手,以区域经济为全新视角,将辽宁省较有代表意义的老工业基地本溪市作为研究主体,提出本溪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详细叙述了本溪市金融生态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产生的背景,是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大部分地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过于追求速度,这种舍本逐末的发展造成的。根据本人在本溪市金融行业工作的实际经验,结合相关理论与实际状况,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过程中明确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和地方政府及诸多影响因素之问的关系,文章采用了文献归纳法、个案分析法和实地调查访谈法,文章首先详细叙述了国内,国外的研究历史,及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寻找到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并且从区域经济的视角,结合政府相关的公共政策,描述和总结了本溪市金融生态环境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结合本溪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成功经验,给出了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及宣传力度、提高民众金融意识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金融环境、以政府为主导实施适度的金融政策、以政府管理为主导完善金融生态环境诚信制度、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内部的创新,提高相关服务水平等相关对策。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 区域经济发展 公共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5
-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8-9
- (一) 选题的目的8
- (二) 选题的意义8-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一) 国内研究现状9-11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三) 国内外研究评述12-13
- 三、论文的创新点13
- 四、论文主要研究方法13-14
- 五、论文的研究思路14-15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15-20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5-16
- (一) 金融生态环境15
- (二) 公共政策15-16
- (三) 区域经济16
- 二、相关理论的研究16-20
- (一) 金融生态环境理论16-17
- (二) 公共选择理论17
- (三) 金融行业结构理论17-18
- (四) 需求跟进型理论和供给导向型理论18-20
- 第三章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诸多影响因素关系20-25
- 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地方政府的关系20-21
- (一) 地方政府是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者和主导者20
- (二)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监管20-21
- (三)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地方政府实施公共政策条件21
- 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金融机构的关系21-22
- (一) 金融机构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执行者21
- (二) 金融机构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维护者21-22
- (三) 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机构生存的基础22
- 三、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22-25
- (一)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22-23
- (二) 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23-25
- 第四章 本溪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25-33
- 一、本溪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现状25-27
- (一) 政府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逐步提高25-26
- (二) 金融机构日益增多26
- (三) 信用体系逐渐完善26
- (四) 法制环境日趋健全26-27
- 二、本溪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27-33
- (一)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知识宣传力度不够27-29
- (二) 政府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过度干预29-30
- (三)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信用制度不完善30
- (四)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30-31
- (五)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相关服务水平不到位31-33
- 第五章 加强本溪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33-40
-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本溪市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33-34
- (一) 加强政府对金融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33
- (二) 积极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知识普及33-34
- 二、明确政府职能,实施适度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政策34-35
- (一) 以政府为主导34-35
- (二) 确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35
- (三) 推进本溪金融机构投融资体制改革35
- 三、以政府管理为主导,完善金融生态环境诚信制度35-36
- (一) 提高政府信用度35-36
- (二)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诚信监察管理36
- 四、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法律制度36-38
- (一) 修订落后的金融生态环境法律条文36-37
- (二) 强化与健全金融生态环境法制37-38
- 五、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内部的创新,提高相关服务水平38-40
- (一) 扩大内需38
- (二) 转变观念,创新经营38
- (三) 发展金融生态环境中介服务体系38-40
- 结论与展望40-41
- 参考文献41-43
- 附录43-45
- 个人简历45-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冀平;;从缪尔达尔“循环积累因果理论”看“环京津贫困带”问题[J];经济论坛;2012年02期
2 陈建衡;;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11年30期
3 郝静萍;;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金融对策[J];吉林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4 陈曦;;论中部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机制——以行为法学为视角[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3期
5 刘修军;;浅谈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发展方向[J];消费导刊;2009年21期
6 胡浩志;;企业失灵:一个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财经科学;2008年12期
7 陈苏勇;;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及其优化对策[J];商业研究;2007年09期
8 王晓青;;长三角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J];金融纵横;2006年03期
9 张鹏,姜玉东;我国金融生态体系的改进与优化[J];财经科学;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怡;金融生态指标体系构建及重庆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牛盼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28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628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