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商业银行融资平台类信贷风险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04:28

  本文关键词:商业银行融资平台类信贷风险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商业银行 地方融资平台 信贷风险 计量经济模型


【摘要】: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为改善经济下行的不利局面,政府通过消费、出口、投资三个手段刺激萎靡不振的经济。在投资领域,政府主导实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主要方式之一。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并且无法自主融资的情形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成为了政府融资的主要手段。之后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向好,政府融资需求的扩大,致使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增加。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产生的特殊性,其在公开市场上举借的债务时常与地方政府债务混为一谈,加上银行对于此类公司的贷款往往予以照顾,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缺失。因此,融资平台债务的不断扩大,给银行信贷管理带来了风险。根据2013年底审计署发布的地方债务数据,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有10.89万亿元。其中,融资平台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4.08万亿元,占地方政府债务总额的37%。地方政府债务中融资平台债务占据了相当的比重,这给作为授信主体的商业银行带来了潜在风险。融资平台公司所进行的市政建设项目有很多都是政府官员为体现政绩而盲目为之,此类项目往往具有资金不到位、收益率低下等特征。因此,融资平台公司在债务到期无法偿还本息时,往往利用举借一下个债务来填补前次债务的空白。这样循环往复,融资平台的债务始终具有潜在的风险和危机,银行信贷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和理论进行概述,介绍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内容、研究模型及度量方法;其次针对融资平台类风险进行分析,将其产生背景、信贷规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特征分别进行阐释;然后,本文以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为样本,采用不良贷款率、融资平台类贷款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等5个指标,利用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于融资平台产生的信贷风险进行实证分析,重点考察融资平台类贷款比率与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平台类公司过度举债对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产生的影响;最后,在实证分析之基础上,从融资平台、银行、地方政府三方角度,针对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平台公司的信贷风险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商业银行 地方融资平台 信贷风险 计量经济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3
  • 1.2 文献综述13-18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3-15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5-17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17-18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8-20
  • 1.3.1 研究内容18-19
  • 1.3.2 研究方法19-20
  • 1.4 可能的创新点20-21
  • 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21-31
  • 2.1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概念21-22
  • 2.2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22-26
  • 2.2.1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22-23
  • 2.2.2 信贷风险管理阶段23-25
  • 2.2.3 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25-26
  • 2.3 信贷风险管理模型及研究方法26-28
  • 2.3.1 指标模型相关方法简述26-27
  • 2.3.2 非指标模型相关方法简述27-28
  • 2.4 融资平台信贷风险传导与测算28-31
  • 2.4.1 信贷风险传导28-29
  • 2.4.2 信贷风险测算29-31
  • 第三章 商业银行融资平台类信贷风险分析31-46
  • 3.1 融资平台产生背景及发展现状31-36
  • 3.1.1 分税制改革31-32
  • 3.1.2 城镇化32-33
  • 3.1.3 融资平台公司发展阶段及其现状33-36
  • 3.2 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原因分析36-39
  • 3.2.1 体制原因36-37
  • 3.2.2 银行方面原因37
  • 3.2.3 融资平台方面原因37-39
  • 3.3 融资平台信贷风险特征分析39-46
  • 3.3.1 合规性风险39-41
  • 3.3.2 政府信用风险41-45
  • 3.3.3 集中度风险45-46
  • 第四章 商业银行融资平台类信贷风险实证研究46-57
  • 4.1 模型的构建及变量的选取46-49
  • 4.1.1 模型的构建46-48
  • 4.1.2 变量的选取及解释48-49
  • 4.2 实证检验49-55
  • 4.2.1 描述性统计49
  • 4.2.2 豪斯曼检验49-50
  • 4.2.3 变量平稳性分析50-53
  • 4.2.4 回归分析53-54
  • 4.2.5 内生性检验54-55
  • 4.3 实证结果分析55-57
  • 第五章 商业银行融资平台类信贷风险控制对策57-62
  • 5.1 银行方面57-59
  • 5.1.1 实行信贷差异化管理57-58
  • 5.1.2 加强银行间合作58-59
  • 5.1.3 资产证券化转移风险59
  • 5.2 融资平台方面59-61
  • 5.2.1 扩充资本、丰富融资方式59-60
  • 5.2.2 信息公开透明化60
  • 5.2.3 规范经营管理60-61
  • 5.3 政府方面61-6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69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9-70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衍华;;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访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导樊丽明教授[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20期

2 殷晓峰;对拉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剖析[J];上海金融;2001年04期

3 郭琳,樊丽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J];财政研究;2001年05期

4 芮桂杰;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90期

5 张逸铭;地方政府债务:一道难解的题[J];金融经济;2004年04期

6 芮桂杰;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33期

7 周天勇;以公共财政化解地方政府债务[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39期

8 地方政府债务研究课题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辽宁经济;2004年05期

9 呼显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特点、成因和对策[J];财政研究;2004年08期

10 任太;澳大利亚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及启示[J];财政研究;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育;丁德铭;刘素合;王景东;牟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化解问题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孙芳城;李松涛;;基于风险防范的地方政府债务会计体系构建[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志广;;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务的性质与债务风险的化解[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苏忠林;;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以重庆市铜梁县化解政府债务的做法为例[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裴育;;基于财政体制改革视角透视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路径[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姜宏青;;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孙亦军;;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与融资平台问题研究[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C];2013年

8 柯金川;张秋生;孟庆莉;;新经济形势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报告集[C];2009年

9 刘卫国;;论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缺陷及其风险防范[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詹向阳;;辩证看待政府平台融资,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A];2011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26期)[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几又;没有风险的地方政府债务同样可怕[N];中国审计报;2010年

2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刘晓忠;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有待提高[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3 肖振东 审计署财政审计司;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多维思考[N];中国审计报;2011年

4 经济学博士 乐嘉春;警惕地方政府债务的三大潜在风险[N];上海证券报;2011年

5 魏文彪;须防地方政府债务过重影响民生[N];证券时报;2011年

6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 曹阳;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尚不需“拆弹”[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7 项峥;警惕地方政府债务成“断崖”[N];经济参考报;2013年

8 白景明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科学界定地方政府债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成刚;客观看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10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张小平;地方政府债务:旧患未除,,又添新忧[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晔;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2 邵伟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黄芳娜;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4 林建设;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经纬;经济社会学视角中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D];复旦大学;2012年

6 谢群;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7 戴传利;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8 邵靖;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模式与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9 王建军;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及监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高英慧;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治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翠翠;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巩佳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连志超;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预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朱春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D];河北大学;2011年

5 周金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公共融资[D];西北大学;2007年

6 李鹏;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李文静;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南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张碧;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10 庞业军;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本文编号:665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665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7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