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民营银行”如何改革
本文关键词:存量“民营银行”如何改革
更多相关文章: 增量 存量 “民营银行” 股权 改革 股权结构 金融发展战略 民营资本 混合所有制
【摘要】:从整个银行业股权结构上来看,中国存在两个"一大一小"特有的现象,改革逻辑是"有进有退"差异化策略。对于如何推进存量"民营银行"改革,本文提出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推进、加强决策前相关基础研究、完善和配套金融法规建设、"去行政化"并向"专业化管理"转变、股权结构调整与信用提升、资本公平准入制度、"服务承诺"与"生前遗嘱"和完善征信体系建设等具体建议,并展望中央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积极推进该项改革。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关键词】: 增量 存量 “民营银行” 股权 改革 股权结构 金融发展战略 民营资本 混合所有制
【分类号】:F832.33
【正文快照】: “民营银行”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虽然在政府正式文件已经被正式提出,但它仍然是国内十多年前相对“国有银行”提出来的非严谨学术和非法律界定的模糊银行类型机构之总称。为了区分2014年“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对外发布“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工作正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松奇;;关于放松民营银行设立限制的几个问题[J];银行家;2013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滇庆;;创建民营银行试点[J];财经界;2001年04期
2 郑泽华;对发展中国民营银行几个问题的思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年05期
3 刘荣;中国民营银行有没有市场[J];光彩;2002年11期
4 梁小民;给民营银行出生证[J];网际商务;2002年Z1期
5 徐滇庆 ,巴曙松;我们呼唤什么样的民营银行 评《开放民营银行须慎行》一文[J];中国改革;2002年10期
6 王自力;民营银行准入:目前还宜缓行——兼与部分呼吁开放民营银行的同志商榷[J];南方金融;2002年08期
7 陆军;关于民营银行开放的几个问题的看法——兼与王自力同志商榷[J];南方金融;2002年09期
8 巴曙松 ,徐滇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民营银行[J];改革与理论;2002年08期
9 朱崇龙,冯再亮;市场经济需要民营银行[J];经济师;2002年12期
10 王自力;民营银行准入:目前还宜缓行——兼与部分呼吁开放民营银行的同志商榷[J];金融研究;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邱兆祥;;对在我国发展民营银行问题的若干思考[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祝健;;准入民营银行是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3 徐诺金;;关于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纪尽善;;论发展民营银行及其制度障碍与供给[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杨胜刚;;台湾公营银行民营化的进展、绩效与影响[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和;讨论民营银行[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2 李钢;民营银行为何呼之难出[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3 著名经济学家 吴敬琏;参股民营银行 没大钱可赚[N];亚太经济时报;2003年
4 邓聿文;理性看待开放民营银行的风险[N];中国经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王擎;民营银行是橘还是枳 [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6 杨晓平;民营银行难说天然优势[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7 钟伟;给民营银行热潮泼冷水[N];证券时报;2003年
8 孔祥祥;民营银行笨鸟能否先飞?[N];中国企业报;2006年
9 裴长洪;组建民营银行正当其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10 记者 徐华;民营银行何时浮出水面[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楠;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现实路径选择[D];厦门大学;2004年
2 高菲;我国民营银行准入—退出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闯;中国民营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1985~2012年[D];辽宁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韦瑶瑶;试论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及其策略选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曹芬;论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模式选择[D];河北大学;2008年
4 周世进;论民营银行发展的必要性与策略[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5 宋红卫;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李莎;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苏发金;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问题探究[D];湘潭大学;2005年
8 沈飞;民营银行道德风险的法律防范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徐洁;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李建华;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72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672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