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20:00

  本文关键词: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影子银行 金融稳定性 SVAR模型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问题备受世界关注。近年来,影子银行在我国发展迅猛,银信合作、委托贷款、理财产品、地下钱庄等各种形式的影子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异军突起,成为社会融资中与传统商业银行相平行的系统。影子银行的风险以及它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客观理性的角度看待我国的影子银行问题,理论上分析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效果。 首先,,文章对中国的影子银行概念进行界定,根据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特征提出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定义,详细描述了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根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影子银行规模进行了测算。我国影子银行近年来发展迅猛,几乎呈指数式增长,截止到2012年底,规模达到26万亿元。同时,文章研究了金融稳定性的相关理论,并对我国的金融稳定性进行了测算和分析。 在此基础之上,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通过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渠道。文章创新性地建立SVAR模型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金融稳定性整体表现出消极的影响,并且这种消极影响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时滞。同时结论还表明,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最后,本文针对实证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对待影子银行,要准确地把握其形成机制和特征,构建合理的监管体系,从根源上有效控制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引导其走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现代化的良性轨道,确保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
【关键词】:影子银行 金融稳定性 SVAR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33;F22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第1章 绪论11-2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21
  • 1.3 论文研究思路、框架和方法21-23
  • 1.3.1 论文研究思路21
  • 1.3.2 论文研究框架21-22
  • 1.3.3 论文研究方法22-23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23-24
  •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23
  • 1.4.2 不足之处23-24
  • 第2章 影子银行概述24-37
  • 2.1 影子银行有关概念及特征24-27
  • 2.1.1 影子银行的概念24-26
  • 2.1.2 影子银行的特征26-27
  • 2.2 我国影子银行与国外影子银行的差别27
  • 2.3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27-32
  • 2.4 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测算32-34
  • 2.5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根源性分析34-35
  • 2.6 本章小结35-37
  • 第3章 金融稳定的相关理论及我国金融稳定性的测算37-45
  • 3.1 金融稳定概述37-38
  • 3.2 金融稳定性评价方法38-42
  • 3.3 我国金融稳定性测算及分析42-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第4章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分析45-49
  • 4.1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积极影响45-46
  • 4.2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消极影响46-47
  • 4.3 本章小结47-49
  • 第5章 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49-66
  • 5.1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择49-50
  • 5.1.1 SVAR 模型的选择49
  • 5.1.2 变量的选取及说明49-50
  • 5.2 变量数据的预处理及描述性分析50-52
  • 5.3 SVAR 模型检验和模型估计52-57
  • 5.3.1 平稳性检验52-53
  • 5.3.2 协整检验53-55
  • 5.3.3 Granger 因果检验55-56
  • 5.3.4 SVAR 模型的参数估计56-57
  • 5.4 实证结果分析57-65
  • 5.4.1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57-62
  • 5.4.2 方差分解分析62-65
  • 5.5 本章小结65-66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66-69
  • 6.1 结论66-67
  • 6.2 政策建议67-69
  • 参考文献69-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72-73
  • 致谢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卫;;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1年02期

2 张洪涛;段小茜;;金融稳定有关问题研究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5期

3 徐明东;刘晓星;;金融系统稳定性评估:基于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的国际比较[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2期

4 毛泽盛;万亚兰;;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阈值效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1期

5 方兆本;朱俊鹏;;中国金融稳定的度量及预测[J];金融论坛;2012年10期

6 沈悦;谢坤锋;;影子银行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增长[J];金融论坛;2013年03期

7 易宪容;;“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J];江海学刊;2009年03期

8 何德旭;郑联盛;;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体系稳定性[J];经济管理;2009年11期

9 周莉萍;;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J];金融评论;2011年04期

10 苗晓宇;陈f^;;影子银行体系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探析[J];华北金融;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锐;中国区域金融稳定评估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32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732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c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