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
本文关键词:中国银行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
【摘要】:民营银行发展是目前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尽管国有银行已为中国金融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当前缺乏竞争性、公平性的国有银行体系已难以继续扶持中国经济"调结构"的艰难转型,因此,如何评价国有银行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民营银行的比较优势及不足。研究表明,唯有做好民营银行发展顶层设计,优化社会整体金融生态环境,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才会从真正意义上构建一个健康和富有竞争力的银行体系。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国有银行 制度变迁 民营银行
【分类号】:F832.3
【正文快照】: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 of Ji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一、引言在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史上,恐怕没有哪一样事件像申办民营银行一样充满巨大诱惑。自中国民生银行1996年成为首家民营银行之后,十多年来民营银行的新设问题一直悬而未决,2013年7月5日政府终于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正阳;;中外银行业监管效率的比较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07期
2 张杰;转轨经济中的金融中介及其演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J];管理世界;2001年05期
3 张杰;注资与国有银行改革: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4 段军山;易明翔;;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测度及其经验解释:2001~2010[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卢福财;张荣鑫;;中国民营银行的设立:现实意义、政策选择与风险防范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再见;;破解金融困境,建设和谐农村[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左臣明;;非正规金融研究文献述评[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栾光旭,费淑静;中国渐进式改革中的金融制度安排及其效率[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4 刘新华,线文;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一个区域非均衡发展的视角[J];财经科学;2005年05期
5 孙杨;柏晓蕾;;金融中介理论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启示[J];财经科学;2006年08期
6 刘锡良;董青马;;我国银行改革的回顾与分析——基于银行与政府关系演变的视角[J];财经科学;2008年09期
7 姜烨;中国金融发展的独特性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2期
8 李黎;张羽;;渐进转轨、国家与银行制度变迁:两个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7期
9 王奇波,陈宇峰;论公允价值计量与国有银行改制上市[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05期
10 李霁友;试论我国商业银行负资本金的确认与计量[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春;许立成;;金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逻辑[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2 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易幸麟;;金融政策择优:全面开放债券市场[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隽;金融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吴言林;金融发展中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融资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朱盈盈;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效果的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袁茂;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雷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银行监督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莹;财富资本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丁希炜;金融改革与债权治理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邢学艳;产权、竞争与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孝红;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路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0 袁春晓;产业组织演化论[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郑霄鹏;中国商业银行业的政府规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应起翔;中国印度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郭晓莹;从基层会计主管角度分析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林永平;南京银行私人银行服务战略[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吴先进;国家信用担保及其退出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分析[D];湘潭大学;2011年
7 胡晓;中国金融发展对进出口商品结构演变的影响分析[D];宁波大学;2010年
8 聂聪聪;中小企业与中小金融机构信贷关系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1年
9 吕少杰;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全亚楠;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中介支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瑾;霍天翔;刘湘勤;;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1期
2 蒋丽丽;伍志文;;资本外逃与金融稳定:基于中国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3 孙立坚;再论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J];财贸经济;2004年03期
4 段军山;;股票价格波动对银行稳定影响的理论及经验分析[J];金融论坛;2006年06期
5 袁德磊;赵定涛;;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实证研究(1985~2005)[J];金融论坛;2007年03期
6 邹朋飞;廖进球;;风险竞争、银行效率与监管有效性——“金砖四国”的经验研究与政策建议[J];金融论坛;2009年12期
7 熊平安;;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对中国的启示[J];财政研究;2009年11期
8 巴曙松;吴博;;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新框架与新趋势[J];南方金融;2010年06期
9 王兆星;;国际银行监管改革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3期
10 全先银;程炼;;奥巴马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评析[J];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耀,胡庆华;民营银行:中国金融改革的“第三种力量”[J];现代经济探讨;2001年03期
2 秦艳梅;我国建立民营银行的意义和金融创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孙世重;发展民营银行需要进一步澄清的几个关键问题[J];金融研究;2003年02期
4 杨生恒;中国民营商业银行的成长[J];青海金融;2003年05期
5 王健生 ,陈志远 ,余宁时;民营经济与民营银行构建[J];浙江金融;2003年01期
6 徐子尧,梁亚芹,罗远航;民营银行是否是银行业改革的“灵丹妙药”?[J];经济论坛;2003年24期
7 邱兆祥;民营银行,登堂入室的时候到了?[J];现代商业银行;2003年10期
8 杨磊;民营银行三问[J];金融信息参考;2003年09期
9 苏楠;民营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J];经济论坛;2004年18期
10 安强身,庞克锋;民营银行设立路径选择与发展探讨[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乐柱;靳佩然;;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及竞争机制问题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建平;民营银行缘何“难产”[N];中国企业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田文会;新建民营银行的困惑[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3 亚杰;为什么我们需要民营银行[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4 姚中秋;给民营银行一个证明的机会[N];华夏时报;2002年
5 齐东向;民营银行该不该有丰厚回报[N];发展导报;2003年
6 韩强;一分为二看民营银行[N];发展导报;2003年
7 张吉光 郭凌凌;民营银行信誉之路漫漫[N];国际金融报;2003年
8 邓聿文;理性看待开放民营银行的风险[N];中国经营报;2003年
9 特派记者叶红菱;民营银行报批未有新进展[N];民营经济报;2009年
10 ;民营银行之辩[N];中国财经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菲;我国民营银行准入—退出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周楠;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现实路径选择[D];厦门大学;2004年
3 王宗芳;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祝健;中国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秦裕英;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之经营绩效[D];苏州大学;2007年
6 王后春;克服我国融资结构失衡的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张庆亮;中国农村民营金融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8 齐美东;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郑文博;论中小企业融资效率[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赵园园;银行业反垄断法适用问题研究—以银行业结构规制为视角[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晨晓;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秦圆圆;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法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
3 刘兆利;保障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法律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陶新桂;我国民营银行业发展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宋雅楠;从上海钱庄探讨现阶段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6 胡国;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7 吴东兴;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8 韩学红;民营银行:金融业的制度创新[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9 徐霞;我国民营银行存在的合理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10 周世进;论民营银行发展的必要性与策略[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788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788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