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利率风险免疫银行资产负债优化模型
本文关键词:基于动态利率风险免疫银行资产负债优化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资产负债管理 动态持续期 利率风险 线性规划 CIR模型
【摘要】:动态利率资产负债优化管理模型,是在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利率持续期构建的优化管理模型。依据模型规划结果,实现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优化配置,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决策,以实现对利率风险控制。本文以动态持续期缺口的控制条件为约束进行多资产和多负债的利率风险控制,通过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来进行银行资产的最优配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引进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利率持续期计算资产和负债的动态利率持续期,进行银行利率风险的衡量。(2)通过以银行资产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以动态利率持续期缺口免疫为主要约束条件,辅以监管的流动性约束匹配银行的资产负债,构建对比模型,进一步分析动态利率持续期缺口对利率风险免疫效果。本文的创新与特色:其一是,通过引进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利率持续期参数构造利率风险控制条件,建立了控制利率风险的资产负债优化模型。改变了现有研究忽略利率动态变化、进而忽略平均持续期动态变化的弊端。事实上,利率的动态变化必然引起平均持续期的变动,忽略利率变动的免疫条件是无法高精度地控制资产配置的利率风险的。其二是,通过以银行资产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以动态利率持续期缺口免疫为主要约束条件,辅以监管的流动性约束匹配银行的资产负债,回避了利率风险对银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避免了利率变动对银行资产所有者带来的损害。
【关键词】:资产负债管理 动态持续期 利率风险 线性规划 CIR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24;F832.33;F830.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
- 1.2.1 银行资产负债优化管理研究现状10-12
- 1.2.2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研究现状12-14
- 1.2.3 利率期限结构动态模型研究现状14-15
- 1.2.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问题思路15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15-18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技术路线16-17
- 1.3.3 研究框架17-18
- 1.4 模型特色与创新18-19
- 1.4.1 模型实证的特色与创新18
- 1.4.2 研究存在的不足18-19
- 2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概述19-30
- 2.1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19-22
- 2.1.1 银行资产管理理论19-21
- 2.1.2 银行负债管理理论21
- 2.1.3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21-22
- 2.2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原则与方法22-30
- 2.2.1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原则22-23
- 2.2.2 银行资产管理方法23-24
- 2.2.3 银行负债管理方法24-25
- 2.2.4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25-30
- 3 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理论与模型30-35
- 3.1 利率风险含义与类型30-31
- 3.1.1 利率风险的含义30
- 3.1.2 利率风险的类型30-31
- 3.2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31-33
- 3.2.1 预期理论32
- 3.2.2 流动性偏好理论32
- 3.2.3 市场分割理论32-33
- 3.3 基于利率风险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模型33-35
- 3.3.1 风险价值VAR管理33
- 3.3.2 情景模拟分析33-34
- 3.3.3 压力测试34-35
- 4 动态利率持续期模型构建35-58
- 4.1 动态利率持续期模型构建原理35-39
- 4.1.1 科学问题的性质35
- 4.1.2 股东权益变动与持续期模型之间的关系35-36
- 4.1.3 传统的持续期模型原理36
- 4.1.4 NS静态曲线拟合模型原理36-37
- 4.1.5 Vasicek模型基本原理37-38
- 4.1.6 CIR模型基本原理38-39
- 4.2 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参数估计39-40
- 4.3 动态利率持续期模型构建40-44
- 4.4 应用实例44-56
- 4.4.1 银行基本数据44-45
- 4.4.2 市场利率曲线拟合45-48
- 4.4.3 动态利率期限结构参数估计48-52
- 4.4.4 动态利率持续期计算52-56
- 4.5 本章小结56-58
- 5 基于动态利率风险控制的资产负债优化模型构建58-66
- 5.1 目标函数构建58
- 5.2 动态利率持续期缺口免疫条件的构建58
- 5.3 流动性约束条件的构建58-60
- 5.4 应用实例60-63
- 5.4.1 目标函数建立60
- 5.4.2 动态利率持续期缺口免疫条件建立60
- 5.4.3 流动性约束条件建立60-62
- 5.4.4 模型求解62-63
- 5.5 对比模型配置效果分析63-65
- 5.5.1 动态利率持续期模型资产配置效果分析63-64
- 5.5.2 对比持续期模型资产配置效果分析64-65
- 5.6 本章小结65-66
- 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0-71
- 致谢7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一程;宋清华;;市场竞争、特许权价值与银行稳健性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年05期
2 王擎;白雪;牛锋;;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CA-POT-Copula方法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6年02期
3 中国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何永川;李娅;;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J];西南金融;2016年03期
4 宋光辉;钱崇秀;吴超;;管理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度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6年01期
5 陈雪;;利率市场化形势下提升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6年03期
6 周鸿卫;陈莉;;利率衍生工具对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决定的影响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6年01期
7 李成;杨礼;高智贤;;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基于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年05期
8 武力超;张馨月;童欢欢;林俊民;;基于SW-ARCH模型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以银行间同业拆解市场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年09期
9 王晓枫;廖凯亮;徐金池;;复杂网络视角下银行同业间市场风险传染效应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5年03期
10 任碧云;程茁伦;;金融脱媒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冲击的动态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宁U喢,
本文编号:873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873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