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金融开放与改革的理论构思——基于要素流动速度不对称视角
发布时间:2017-09-24 07:07
本文关键词:自贸区金融开放与改革的理论构思——基于要素流动速度不对称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要素与要素价格 要素流通速度 制度改革 金融自我实现
【摘要】:中国经济改革中金融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方面资金大量涌向房地产和"影子银行",另一方面中小实体经济却难以获得融资支持。通过开放来改变这种现象是自贸区体制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初衷。金融改革会直接对要素的价格产生影响,由此决定要素的分配流向。而原有制度的藩篱却会阻碍要素流动,使得要素流动与要素价格变化在"时空"上出现分离。金融创新会使得要素价格均一性速度远远快于实际要素的流动性,由此产生的"冲击"不可避免。尤其是在区内金融改革创新加速,而区外改革相对滞后,在某种程度上会放大时空偏离的"冲击"(本文称第一类冲击)效应。自贸区的区内开放与区外改革要有配套战略,区内的"摸着石头过河"金融开放要与区外的拆除"利益集团藩篱"的改革同步进行。只有要素得到了最佳配置,才能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第二类冲击效应是指金融要素在虚拟经济领域加速"自我实现",要对其快速运转("空转")的轮子"安装减速器"(类似征收托宾税)。若任其发展,那些潜在的金融危机则会愈演愈烈,最终将抑制自贸区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中心;
【关键词】: 要素与要素价格 要素流通速度 制度改革 金融自我实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2013年第5期应急研究项目(71341047)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2013年度项目资助
【分类号】:F832.7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与构思国务院印发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方案规定了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这次金融与贸易开放与以前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前是贸易开放而这次更加旨在推动组成商品的要素的流动,只有要素的流动才能将改革的效应“落地”。这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向松祚;;中国经济三大失衡[J];新财经;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向松祚;;中国高货币化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3年1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其务;中国金融开放的成本、风险和应对策略[J];西安金融;2001年10期
2 ;金融开放将继续扩大[J];浙江金融;2001年10期
3 ;控制金融开放节奏至关重要[J];金融信息参考;2001年01期
4 张俊喜;;金融开放的次序研究[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02期
5 高建良,王旭红,鲁丽梅;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开放稳步推进战略选择[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6 于小U,
本文编号:910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91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