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资产价格与中国货币政策选择——基于1992—2012年季度数据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13:09

  本文关键词:资产价格与中国货币政策选择——基于1992—2012年季度数据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资产价格 货币政策 反应函数 IS曲线


【摘要】:笔者在泰勒规则和IS曲线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92—2012年间季度数据对扩展的Phillips-IS曲线进行实证检验。通过以房价和股价作为资产价格变量,将其纳入扩展的IS曲线和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进行分析,并与原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来构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反应函数。通过检验结果分析表明,在我国,资产价格因素对产出有显著影响,其包含的有用信息能更好地提高对通货膨胀预期,纳入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也能更好地模拟我国的实际情况。因此,通过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水平,将资产价格纳入到货币政策考虑范围之中应成为未来我国的政策选择。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资产价格 货币政策 反应函数 IS曲线
【基金】: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201242)
【分类号】:F822.0;F832.51;F299.23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乃至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都起到很大作用。纵观国际金融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由于美国股市崩溃引发的经济大萧条到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房产泡沫,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的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2 唐齐鸣;熊洁敏;;中国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模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畅;;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探索[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2 段京怀;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的条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谭太平;;货币供给与中国经济增长:动态影响与产出效应[J];商业研究;2010年08期

4 王宏涛;张鸿;;中国CGG货币规则模型的建立及其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5 袁靖;;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适度性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余元全;;资产价格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兼论当前高物价的根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朱睿博;;从货币供应量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8 戴国海;;McCallum规则与Taylor规则在我国的比较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7期

9 李雪;;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博弈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10 安毅;;美国金融危机成因与中国金融改革[J];财经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本华;;投资成本、信贷扩张与资产价格[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高誉;;跨境贸易人民币汇率与国际结算研究[A];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璐;欧世建;;中国利率政策操作:历程、特征与泰勒规则的适用性考探[A];第三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庞晓波;李东元;;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实证检验与识别[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6卷)[C];2005年

6 许志伟;薛鹤翔;罗大庆;;融资约束与中国经济波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内的动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7 万晓莉;;我国货币政策能减小宏观经济波动吗?基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8 赵进文;高辉;;中国利率市场化主导下稳健货币政策规则的构建及应用[A];经济学(季刊)第3卷增刊(总第13期)[C];2004年

9 黄辰;李睿;;中国存在格林斯潘卖权吗——对前瞻性广义货币政策规则的非线性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10 朱锦月;;我国货币政策非平稳性与货币政策联动性的内在机制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5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江石;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收购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关大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条件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勤;基于消费者保护的金融监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庞菁菁;我国利率波动传导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昌峰;中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业绩持续性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吕小锋;利率规则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玲;金融危机下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与路径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俊芳;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传导渠道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娜;有关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和趋势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尚楠楠;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可行性检验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汪明明;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林景润;我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及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刘安禹;名义利率与中国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星;泰勒规则在我国的实证检验[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封北麟;王贵民;;金融状况指数FCI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12期

2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3 刘斌;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及在我国的应用[J];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4 戴根有;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金融研究;2000年09期

5 刘斌,张怀清;我国产出缺口的估计[J];金融研究;2001年10期

6 陈人俊;1993年上海同业拆借市场概述[J];上海金融;1994年05期

7 丁晨;屠梅曾;;论房价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基于VECM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林;八十年代美国金融改革中货币政策的巨大变化[J];世界经济研究;1986年05期

2 王松奇;;适度松动货币政策 刺激工业生产回升——关于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建议[J];经济纵横;1986年11期

3 尚福林;;从有效控制总需求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衔接[J];金融研究;1987年10期

4 苏存;;就业刚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金融研究;1988年05期

5 邓乐平;论货币供求及总供求的关系[J];经济学家;1989年04期

6 陈汝议;;日本经济稳定增长时期的货币政策[J];金融研究;1990年03期

7 陈洪 ,唐国兴;我国货币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8 苑德军;论货币政策波动周期[J];当代经济科学;1991年03期

9 何孝星;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互约性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思考[J];南开经济研究;1992年06期

10 李培仁;马天禄;张旅萍;;当前有效实施货币政策面临的十个问题[J];武汉金融;199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超林;;1984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国良;曲国库;;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效果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朱孟楠;严佳佳;;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许坚;;运用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可以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论文集[C];2004年

6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7 孙日瑶;;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8 闫素仙;;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刘锡良;李镇华;;信用配给理论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增刚;;货币问题的新政治经济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银行秦安县支行副行长 李来福;秦安支行:从六个方面有效实施货币政策[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可邋高洪艳 实习记者 宋菲;从紧的货币政策会淡出[N];中国贸易报;2008年

3 记者 李倩;央行雷霆行动 落实适度宽松[N];金融时报;2008年

4 闫立良;周小川:制定货币政策要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N];证券日报;2008年

5 董少鹏;“适度宽松”早有量化指标 无须担忧朝令夕改[N];证券日报;2009年

6 兴业银行 资深经济学家 鲁政委;流动性“极度宽松”转向“适度宽松”[N];中国证券报;2009年

7 林纯洁 胡刘继;宽松货币政策带动商品价格重回上升轨道[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8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 管涛;避免因为成功而失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王自力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动摇,是威胁复苏持续的最危险因素[N];中国会计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季小舟;美元指数震荡后或续跌势[N];华夏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卢佳;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6 伍戈;转轨经济中的商业银行特征与货币政策效率[D];复旦大学;2004年

7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8 方卫星;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制度——机理与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莉;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新挑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江武成;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以中国通货紧缩时期为例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子尧;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周晔;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3 邹忠伟;金融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4 庞拥军;资产价格波动下的货币政策选择[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瑞丽;试析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的关系[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徐英吉;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7 吴兴敏;我国货币政策资本市场传导途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李静洁;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谢亚;面向新世纪的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10 阿日古那;货币政策低效之成因及对策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17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917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9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