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市场结构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来自中国制造行业的证据

发布时间:2017-10-06 04:45

  本文关键词:市场结构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来自中国制造行业的证据


  更多相关文章: 市场结构 FDI 技术外溢 Lena指数


【摘要】:文章考察了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对FDI(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产生的影响,认为这种影响因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势力不同而发生变化。建议政府做引资决策时,对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应重点考虑引进技术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大型跨国公司,这样可以获取技术外溢带来的好处;对于那些分散程度较高、企业规模较小的行业,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垂直联系,从整体上提升行业的技术水平。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北京市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交通银行北京分行;
【关键词】市场结构 FDI 技术外溢 Lena指数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12XJC790006)
【分类号】:F123.9;F832.6;F424.3
【正文快照】: 自新经济增长理论诞生以来,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并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要素之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引进FDI(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其缘由是进入这些国家的FDI往往会发生技术外溢效应,可以加速技术积累[1]。部分研究文献表明,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江小涓,李蕊;FDI对中国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7期

2 陈羽;邝国良;;市场结构与FDI技术溢出——基于中国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3 陈涛涛,范明曦,马文祥;对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因素的经验研究[J];金融研究;2003年05期

4 付明卫;潘希宏;尹志锋;;技术外溢与企业创新——来自企业微观调查数据的证据[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石俭平;;国际投资视角下东道国环境管制与间接征收之冲突与协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冯晓青;;科技创新体制与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政策的完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陈羽;;中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机制的重新检验[J];世界经济文汇;2006年03期

8 申嫦娥;;我国“两税合并”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水平的影响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09期

9 许鸿文;;FDI产业内技术外溢效应对中国内资企业溢出效果的影响——基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晓静;;外商对华投资的正负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2 何春燕,钟慧中;FDI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其提升策略[J];商业研究;2005年17期

3 李欢;游沙;张耀辉;;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结构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4 薄文广;;FDI挤入或挤出了中国的国内投资么?——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与检验[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张吉昌;孙敏;;中国大飞机产业链拆分与技术策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12期

6 李晓钟,张小蒂;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12期

7 刘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溢出效应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1年02期

8 曹昌军;李宗植;;创新视角下的苏南模式[J];当代财经;2008年03期

9 李洪江,田也壮;选择性进入:提高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效益[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10 林民书;杨治国;;外来投资与内资企业产业扩散效果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翔;;引入环境与可持续性的中国新增长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刘秉镰;余泳泽;;“技术势能”假说与FDI技术外溢分解——来自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3 查贵勇;;中国服务业FDI资本效应及进入壁垒影响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4 何慧慧;;我国的外资引进与工业化进程——60年的经验总结及前瞻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魏翔;;引入环境与可持续性的中国新增长模型[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6 周彩红;;基于协整与脉冲响应函数的FDI溢出效应分析——以长三角制造业为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7 孙晓华;田晓芳;;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基于两部门模型的实证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8 周泳宏;邓卫广;;聚集条件下的多企业间外溢效应——基于DAG与Granger的面板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9 罗长远;;FDI与国内资本:挤出还是挤入[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总第24期)[C];2007年

10 胡静寅;姚莉;万永坤;;FDI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分析[A];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论丛(2010)——第六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研究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梁永强;FDI流入对中国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D];南开大学;2010年

3 窦森;基于股权合作的FSFDI技术溢出效应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伟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天骄;FDI对中国内资汽车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军;企业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周西南;FDI对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朱佩枫;企业跨区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测度与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琳琳;国际产业转移与重庆市制造业升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志花;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高峰;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实证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岩;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与高技术产业化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申宏瑛;山东省FDI技术溢出效应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陶敏;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7 宣扬;FDI独资化对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郭莹;基于后向关联的辽宁省FDI溢出效应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胜男;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升国内技术水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孟庆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羽;;市场竞争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J];财经研究;2005年10期

2 张建勤;我国利用外资质量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当代亚太;2000年05期

3 秦晓钟,胡志宝;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江苏经济探讨;1998年04期

4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5 赖明勇,包群,彭水军,张新;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6 安同良;施浩;Ludovico Alcorta;;中国制造业企业R&D行为模式的观测与实证——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7 李春涛;宋敏;;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所有制和CEO激励的作用[J];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8 傅元海;唐未兵;王展祥;;FDI溢出机制、技术进步路径与经济增长绩效[J];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9 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分析[J];金融研究;2000年03期

10 罗建华;宋新华;;基于知识产权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机制研究——以广西企业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静;;影响FDI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分析——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8期

2 蒋殿春;黄静;;微观层面吸收能力对FDI技术外溢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11期

3 张勇;;我国FDI技术外溢及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6年21期

4 黄静;;技术特征不同行业中FDI技术外溢效果的考察——基于非参数分析方法的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5 蔡虹;蒋仁爱;张永林;;区域间技术外溢动态过程的仿真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年08期

6 许静;;借力技术外溢 提升自主创新[J];中国外资;2008年11期

7 张爱玲;张琦;;国外FDI技术外溢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廖文龙;;FDI技术外溢在我国的研究与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9年02期

9 龚三乐;段艳平;;FDI技术外溢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广西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朱万飞;;浅析外资技术外溢渠道[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秉镰;余泳泽;;“技术势能”假说与FDI技术外溢分解——来自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朴胜禄;李新忠;;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及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破除跨国大资本技术外溢的神话[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李新中;吸纳技术外溢要着重注意六大问题[N];中国汽车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顾鑫;莫错过美技术外溢红利[N];中国证券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王冀;给跨国公司配套 边赚钱边学习[N];中国汽车报;2005年

5 商报记者 杨雪婷;外商投资限制了我国技术创新?[N];北京现代商报;2005年

6 ;拐点期的外资命运[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栾永玉;跨国创新网络技术外溢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许鸿文;FDI技术外溢的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包群;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张爱玲;FDI的技术外溢机制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曾剑云;东道国技术外溢、吸收能力与无技术优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露西娜;来自国际贸易的技术外溢[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慧;FDI技术外溢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效应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朱津津;外商在华投资技术外溢的效应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3 王蓉;基于国际性技术外溢的民营制造企业技术成长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郑文;外商投资动机对FDI技术外溢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周新苗;国际技术外溢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宁波大学;2005年

6 周晓真;FDI技术外溢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7 郭先枝;湖北省制造业FDI技术外溢的实证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8 张娟;人力资本和FDI技术外溢的关系[D];暨南大学;2009年

9 冯冰;竞争、集聚与FDI技术外溢[D];南开大学;2009年

10 王华;技术差距“双刃性”与FDI技术外溢的非线性:理论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80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980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f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