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我国牧草种植成本收益变化与比较

发布时间:2018-01-04 22:18

  本文关键词:我国牧草种植成本收益变化与比较 出处:《草业科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牧草 苜蓿 黑麦草 青贮玉米 成本收益


【摘要】:本研究以牧草种植户牧草及粮食作物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计算出2010-2014年主要牧草和粮食作物的成本收益基本信息,对其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作物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分析发现,2014年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青贮玉米(Zea mays)的纯收益和收益率有所增长;苜蓿的纯收益和收益率要高于黑麦草和青贮玉米;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和苜蓿的经济效益更具优势,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经济效益较差;黑麦草和青贮玉米人工和土地成本更高,苜蓿水电费最高。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粮+经+饲+草"四元种植结构,全面扶持牧草产业发展,建立健全牧草生产资料补贴制度。
[Abstract]:The survey data on the forage growers forage and grain crops as the basis, calculate the cost income basic information of 2010-2014 are mainly for grain and forage crop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ir changes, and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each crop were compared. The analysis found that, in 2014 of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the economic decline; ryegrass (Lolium perenne) and silage maize (Zea mays) the net income and income growth rate; net income and alfalfa yields than ryegrass and maize silage;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and alfalfa economic advantages, planting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with poor economic benefit; ryegrass and maize silage labor and land costs higher, alfalfa utilities highest. Suggestions to adjust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ain + + + grass fed by four yuan to support the planting structure, comprehensive forag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health The subsidy system for the data of the whole herbage production.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35-22)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ASTIP-IAED-2016-01)
【分类号】:F326.12;F302.6
【正文快照】: 牧草产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第一车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牧草产业在国家西部大开发、退耕还草、退牧还草政策支持下,取得了较快发展[1]。截至目前,我国牧草产业凭借其后发优势和资源优势,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和空间结构布局[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双;;成本收益视角下的“民工荒”现象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年05期

2 刘重社;张颖;杨慧;;2013年陕西小麦成本收益情况调查[J];价格与市场;2013年10期

3 宋向明,胡学东;今年小麦零收入怎么办——2000年小麦成本收益预测调查分析[J];中国物价;2000年07期

4 高树枝;制度变迁与产权冲突[J];学海;2000年01期

5 毛勤晶;试析险种创新的成本收益[J];上海保险;2002年06期

6 鉴学伟;王国方;谢丽辉;;成本收益视角解读大学生村官现象[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7 苏博;刘鲁;杨方廷;;中国粮食成本收益的VEC模型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年03期

8 吴婧;周鹏;李PrPr;武瑛;;基于成本收益理论的小汽车尾号限行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年04期

9 张姝锋;;金融创新的成本收益概述[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5年10期

10 陈叶;张静;;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会洋;;企业招聘投资的成本收益评估[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文革;朱兴龙;;期货欺诈犯罪的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余水琴;朱俊峰;;我国养兔业成本收益比较分析[A];第二届(2012)中国兔业发展大会专辑一[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昌生;节能需清晰产权与自由价格[N];中国环境报;2008年

2 罗新宇 潘清;金融创新警惕不讲利润[N];中国改革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万涛;要警惕“长钱短用”和“成本收益倒挂”问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4 本报通讯员 王一嫔;小麦成本收益双增 河南种粮农民喜中有忧[N];粮油市场报;2013年

5 银河证券 丁圣元;资产证券化关键在于平衡成本收益配比[N];中国证券报;2005年

6 陈富良 梅黎明;美国的规制影响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7 白林;适应经济发展 打造“人才加工厂”[N];中国联合商报;2008年

8 王皓 纪艳 李耀华;完善农本调查惠及“三农”[N];连云港日报;2010年

9 上海金鹏期货 赵崧岳;轻松套利于铜铝之间[N];中国证券报;2002年

10 吴育平;金融监管应尊重创新能力[N];中国证券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莉;蔬菜种植成本收益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2 马国瑞;中国主要水果种植成本收益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高雅;海伦农场玉米种植成本收益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4 陈锐;美国规制影响评价制度及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朱锦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成本收益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翁扬;基于成本收益的推拉作用看待“民工荒”问题[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申静;成本收益视角下的天津市区县间耕地易地占补平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韩峰;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核算指标体系演变及改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王殿尧;城市社区居家养老资金筹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刘佳琦;县域政治中的公民诉求[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0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aiwuguanlilunwen/1380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e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