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替代抑或互补
本文选题:替代 切入点:互补 出处:《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中国转型经济特有的制度环境,考察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国市场上,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二元"关系,即替代关系和互补关系。具体而言,市场竞争压力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具有明显的成本比较优势,使得两者具有替代关系。控制利益、管制压力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不具有显著的成本比较优势,而是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驱动因素,使得两者具有互补关系。
[Abstract]:Based on the uniqu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of China's transition econom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rual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i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dual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rual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in Chinese market. Specifically, market competitive pressure has obvious cost comparative advantage between accrual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which makes them have substitute relat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st comparative advantage between accrual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but the driving factor between accrual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which makes the two have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02132、71332008) 中央高校研究专项(SKQY201227)
【分类号】:F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艳艳;于李胜;;法律环境、审计独立性与投资者保护[J];财贸经济;2006年05期
2 周中胜;陈俊;;大股东资金占用与盈余管理[J];财贸研究;2006年03期
3 陈汉文;刘启亮;余劲松;;国家、股权结构、诚信与公司治理——以宏智科技为例[J];管理世界;2005年08期
4 丁方飞;李苏;何慧;郭娜瑛;;机构投资者持股、盈余管理与市场反应[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年04期
5 孙刚;;机构投资者持股动机的双重性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6 程小可;郑立东;姚立杰;;内部控制能否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兼与应计盈余管理之比较[J];中国软科学;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宝臣;王立清;尹辉;;政治联系、负债与公司治理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李骞;社会审计终极风险辨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李兆华;审计道德风险的化解途径[J];商业研究;2005年05期
4 白建东,李宝虹;审计道德风险:形成机理与化解途径[J];商业研究;2005年09期
5 曹越;黄灿;;财权论纲: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1期
6 李传宪;何益闯;;大股东制衡机制与定向增发隧道效应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3期
7 贾新宇;;浅议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陈媛;周庆;李金;;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与经营业绩[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李斌;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产生看审计风险的防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10 朱丽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劲松;梁红英;;立法导向、投资者诉讼与公司治理水平改善[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周方召;周正;曲振涛;孙凯;;利益共谋还是监督激励——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管薪酬上涨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董直庆;王林辉;;相容委托和最优委托权安排:论我国国企治理的另一种分析框架[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陶萍;吕晓平;周晓静;;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及审计取证风险的防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黎文靖;江伟;;制度安排、大股东支持与定向增发折价——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焦光辉;;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协助金融企业(银行)全面管理风险[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度全国“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8年
7 广州市内部审计协会课题组;;内部审计、风险导向与审计有效性——基于广州地铁公司的案例研究[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0)[C];2011年
8 陈明东;;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业务时与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协调与联系[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三等奖论文汇编[C];2011年
9 ;Bayesian Network analysis on agency behavior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1)[C];2009年
10 薛德余;;第一大股东、最终控制人和支持——基于中国上市公司ST制度的实证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艳;公司治理与大股东的掏空和支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邓红平;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静;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吕大忠;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反垄断和市场化[D];南开大学;2010年
6 彭华伟;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协议转让中的大股东私人收益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进营;财务报告透明度与投资者保护[D];南开大学;2010年
8 江金锁;市场环境、实际控制人控制方式与负债治理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9 龙建辉;银行监督与公司治理效率[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江石;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收购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艳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结构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邓新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财务目标选择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周星明;我国上市高管薪酬决定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邓茹;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与投资行为相关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邱宇;金字塔控股、利益输送与公司绩效[D];南京财经大学;2009年
6 翁晓;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与相关财务指标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黄钢;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应对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宇欣;基于自然人控制的大股东治理问题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9 肖媛;董事会治理对经营性应计可靠性的影响[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10 帅星;机构持股对投资者权益保护影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毅平;张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市场反应与政府监管[J];财经论丛;2011年01期
2 叶建芳;李丹蒙;丁琼;;真实环境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透明度研究——基于遗漏变量与互为因果的内生性检验分析视角[J];财经研究;2009年01期
3 刘志远;花贵如;;政府控制、机构投资者持股与投资者权益保护[J];财经研究;2009年04期
4 陈汉文,郑鑫成;可操纵应计的市场反应——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J];财会通讯;2004年04期
5 邓可斌;唐小艳;;机构投资者真的有助于降低盈余管理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混合与平衡面板数据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6 刘e,
本文编号:1579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aiwuguanlilunwen/1579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