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上线对央行事后监督影响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ACS上线对央行事后监督影响的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ACS上线前后会计核算模式的变革所带来的风险变化,在此基础上,从总体监督方式、监督业务量变化、会计差错变化以及目前具体业务监督情况四方面详细分析了ACS上线对事后监督的影响,最后提出对现有事后监督模式改进的两方面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
【关键词】: 事后监督 会计核算 中央银行 ACS
【分类号】:F830.42
【正文快照】: 事后监督作为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的最后一道闸口,其发展可以说是与前台会计核算模式相辅相成、息息相关,因此,监督模式的选择应充分遵循和考虑会计核算方式的发展变化。随着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简称ACS)的上线运行,央行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实现了流程再造,其自动化和规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孟海霞;;ACS上线对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工作的影响及走向的思考[J];北方金融;2015年06期
2 梁韶艳;;央行新会计核算方式下事后监督工作转型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年02期
3 张高希;;人民银行事后监督模式创新策略研究[J];西部金融;2014年02期
4 尹月丽;;数据集中对银行会计的影响及思考[J];金融会计;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月丽;;ACS上线对央行事后监督影响的思考[J];上海金融;2016年12期
2 邓建军;朱桔花;洪莉;;数据大集中环境下央行会计管理现状及优化方略[J];金融会计;2016年11期
3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课题组;王晓华;;基层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业务整合成效分析及转型建议——基于中央银行核算数据大集中背景[J];甘肃金融;2016年05期
4 尹月丽;;对现行人民银行事后监督模式改进的思考[J];黑龙江金融;2016年01期
5 尹月丽;;对现行人民银行事后监督模式改进的思考[J];区域金融研究;2016年01期
6 尹月丽;;对现行人民银行事后监督模式改进的思考[J];北方金融;2015年12期
7 邢福林;陈莉;王志耆;尹月丽;孙桂红;曹雯;;数据集中对央行会计核算的影响及风险研究[J];华北金融;2015年01期
8 尹月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央行事后监督研究[J];新会计;2013年11期
9 徐艳梅;;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J];金融经济;2012年20期
10 刘潇;周韬;缪学田;毛德勇;;数据集中背景下商业银行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研究[J];金融会计;2011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华;吕飞;;ACS数据集中环境下事后监督的职能定位和效率改善[J];甘肃金融;2014年12期
2 赵一鸣;;数据大集中与基层央行会计[J];中国金融;2013年24期
3 刘霄华;;对新形势下做好国库事后监督的探析[J];金融科技时代;2013年12期
4 许方;;现阶段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转型与发展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年12期
5 王珏琰;;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方式发展与事后监督转型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3年08期
6 徐胜利;;事后监督在央行内控体系中的角色定位研究[J];西部金融;2012年04期
7 李才智;;浅析商业银行监督模式对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的借鉴作用[J];金融科技时代;2011年06期
8 刘红;;利用IT审计防范银行信息化风险——银行数据集中后的思考[J];价值工程;2006年06期
9 郑建明;;数据集中对中央银行金融业务的影响[J];金融会计;2006年03期
10 钱书浩;银行数据集中后的风险防范[J];华南金融电脑;2005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长庚;漫话中央银行[J];经济师;2000年02期
2 刘慧宇;孔祥熙与中央银行的发展[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05期
3 ;戴相龙表示:中央银行要集中精力做好十项工作[J];金融经济;2000年01期
4 席长庚;中央银行简论[J];金融科学;2000年01期
5 安希来;;中央银行金融执法责任制的内容[J];金融与市场;2000年02期
6 周升业;《中央银行学》评介[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02期
7 徐洪水;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J];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8 朱红云;;试论新体制下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J];云南金融;2001年02期
9 杜恂诚;天生的畸形儿——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J];银行家;2003年05期
10 范宏伟,迈夫;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探索[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山;;完善基层中央银行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机制的探索[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2 丁剑平;周建芳;;中央银行的单方干预、联合干预和未来的中国汇市多方博弈格局[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3 程绪正;严广乐;刘建香;朱礼庆;陆曙东;;中央银行金融调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曹龙骐;郭茂佳;;论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机制的重构[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陆磊;;非均衡博弈、央行的微观独立性与最优金融稳定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6 韦宇红;;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能力[A];《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论文集[C];2005年
7 谌争勇;;中央银行风险管理框架:构建与运行[A];财会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第三辑)[C];2012年
8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代金奎;王兆旭;郭琪;王媛;王震;;宏观审慎原则下差别化调控框架理论构建——基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视角[A];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2010)[C];2011年
9 何静;;对体制创新的几点思考[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宋炳刚;;孙中山的近代中国金融制度体系建设思想[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梅;俄中央银行下调再融资利率[N];远东经贸导报;2010年
2 东北财经大学 寇楠;构建有效的中央银行抵押品制度框架[N];金融时报;2013年
3 记者吴坤;外国中央银行财产将获司法豁免[N];法制日报;2005年
4 邓瑞锁;中央银行学[N];国际金融报;2000年
5 周升业;《中央银行学》评介[N];光明日报;2000年
6 魏革军;中央银行的行为哲学[N];金融时报;2004年
7 张健华 博士;中央银行与我国的金融稳定[N];金融时报;2004年
8 杨贵芳;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N];上海金融报;2003年
9 陈争平;民国中央银行的创建者宋子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10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石涛;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研究(1928-1937年)[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昌宝;中国近代中央银行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谢杰斌;中央银行沟通: 理论与实践[D];厦门大学;2009年
4 陈斌;财政对中央银行的责任转嫁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刘俊;我国中央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齐稚平;中央银行金融危机救助的成本与收益[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何林峰;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李世宏;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9 赵尚梅;利率政策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晗;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倩;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应用优化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3 殷成城;中央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4 索博列娃 尤利娅;俄罗斯银行业的发展及其国际合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5 储江;中央银行沟通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6 陈琪;中央银行沟通对货币市场影响的有效性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7 王超;金融文本汉译过程中目的原则的运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8 胡滨;央行沟通、市场预期与实际货币政策干预工具组合的效果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9 周丽萍;中央银行沟通对利率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6年
10 朴南昊;伪满时期日本侵略东北活动中银行业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46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aiwuguanlilunwen/546066.html